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2)

2013-07-07 01:44
导读: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如:老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我是小小邮递员等等。如讲认数8时,就是通过这几种游戏巩固了8组成,第一,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摆8的组成,第二,老师摆出1-7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找对子"第三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不是8,齐说:"不对!"第四,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老师慢慢的出现给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学生齐说说对了(一个不错),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有错。每当他们胜利时,都高兴地鼓起掌来。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大的提高。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五、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总之,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六、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 
   1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好动是儿童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采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游戏以及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动起来。 
  2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上一篇:概率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