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口贸易低价竞争的现实根源及影响(1)(2)
2015-08-06 01:03
导读:1、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企业长期发展缺乏后劲 外贸出口中,低价出口固然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量,但出口利润往往并没有相应增加,很多企业利润甚至下降
1、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企业长期发展缺乏后劲
外贸出口中,低价出口固然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量,但出口利润往往并没有相应增加,很多企业利润甚至下降或者亏损。企业的长期发展依靠于技术创新,在盈利较少的情况下,企业会减少研发投进,从而导致其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在盈利较低的情况下,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无法对员工进行
培训,不能及时更新设备,从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另外,长期低价竞争,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行业利润水平大幅度降低,没有能力和动力进行技术创新与加大研发投进,这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品牌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2、引发较多的国际贸易争端
由于国内一些中小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劳动、环保、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导致其生产本钱较低。在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时,由于没有其他竞争上风,只能打价格战,出口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以不公道的本钱加低廉的利润进行定价,必然会对进口国同类产品产生冲击。为保护本国厂商利益和国内就业,进口国必然采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从而可能引发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贸易争端。
3、浪费了国内有限的资源,破坏了国内生态环境
我国出口产品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占相当大比重,比如纺织品、皮革制品、化工品、建材品、矿产品、焦炭、钢铁等,这类粗放型产品出口越多,对我国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就越大,国内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就越大。同时,在低价竞争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一定出口额,企业必须扩大产量,从而势必造成对国内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导致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生态灾难,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损害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声誉
在低价竞争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难有保证。有些企业为了降低出口本钱,经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次充好。部分“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差,给国外消费者留下了不良印象,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信誉,甚至会影响国外消费者对我国其他优质出口产品的印象,对其他产业产生牵连和冲击,影响我国出口市场的扩大和出口额的增加。
5、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导致外贸的贫困化增长
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它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后经济福利的变化。固然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贸易条件却在不断恶化,近2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了20%-30%。我国进口的多是资本和能源密集型产品,价格呈刚性,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大增,一定程度上又进步了国际能源、原材料的价格,使我国支付了较高的进高的进口本钱。进口价格上涨,而出口价格不升反降,从而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贸易条件的恶化导致外贸经济效益下降,外贸的贫困化增长。
三、解决企业出口低价竞争的对策
出口低价竞争不仅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利润,损害了我国整体对外贸易的收益和国内福利,而且还可能导致贸易争端,这是不明智之举。因此,对企业出口低价竞争行为必须加以治理,以便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1)积极稳妥地扩大国内需求;(2)要求企业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并从出口价格源头抓起,加强对出口价格的监管;(3)继续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4)鼓励出口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打造非价格竞争上风;(5)推动出口企业开发高新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发展中国家展开错位竞争;(6)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7)采用多种手段规范出口经营秩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