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与启示(1)(2)
2016-01-12 01:06
导读:三、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动因分析 浙江纺织产业的特色经济“是在中国特定的发展时期(如,短缺经济,二元经济结构,转轨经济等),依靠内源性民间气力的
三、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动因分析
浙江纺织产业的特色经济“是在中国特定的发展时期(如,短缺经济,二元经济结构,转轨经济等),依靠内源性民间气力的作用加以形成并发展的”
[4],总体上,还是以横向一体化分工联系为主的中小企业集群经济。
从推动浙江纺织产业集群演化的规律来看,其发展动力为:
1.企业家的精神。
区域经济学和经济
地理学的学者们,不论马奈克(Malecki)的“企业家是经济变化中的关键角色”,还是柯根飞(COFFEY)和波利斯(POLESE)的“企业家置于地方经济发展过程的中心位置”等,均充分认知到企业家在区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职能。(1)技术创新。即少数企业家发现新产品、新用途,新市场或新***等,这些行为获得贸易成功后,往往会被大众学习和模仿,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不断涌现,达到一定程度,新的区域特色经济就会浮现。温州苍南宜山再生睛纶产业群的兴起就属该一种。宜山素有土纺织传统,1979年,陈氏二兄弟首先攻克睛纶技术难关后,纺出当地第一代再生睛纶纱。由于再生晴纶的产品价格低,至1986年宜山已有各种纺织机械3.3万台,从业职员达5.18万人。(2)制度创新。浙江纺织产业特色经济发展的深层机理,在于系列制度创新的率先实施。创立1994年,中国十大女装品牌,年销售额近40亿,连锁专卖店170多家,企业资产近亿的美特斯邦威,其成功之路在于采取“虚拟”经营的策略。生产上,它不是采取部分产品或部件外包的方式,而是实行借鸡生蛋无工厂外包加工的虚拟生产方式。它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产品设计和品牌经营上,所有产品加工制造全部由其它企业加工。销售上,采取特许连锁的经营策略。通过契约,将特许权转让让给加盟店。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地理集中的上风。浙江纺织产业特色经济有着明显的地理集中特点。如,宁波服装企业的主要集中在鄞州区塘镇至奉化市江口镇约15公里的区域范围内;诸暨大塘袜业生产主要是以大唐镇为中心包括周边莫塔镇等11个乡镇;嘉兴秀洲区化纤织物产业集群,主要位于从江泾镇为中心的北片乡镇,分布在7个专业乡镇,64个专业村,区域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
3.专业化分工与集体的行动。浙江纺织产业的特色经济之所以能在浙江经济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与该集群内中小企业间密切分工协作有很大关系。如,嘉兴秀洲区化纤织物产业 集群。区域内化纤织物产业,从原料(长丝)生产、设备供给、前道(牵经,加捻)、织造、印染、切染,植绒,到产品销售都有较为严密分工。基本形成一条相互协作的产业链。而集体行动是指不同主体之间为了一些共同的目标,有意识的合作和行动,促成区域特色经济整体协调的上风。如慈溪市胜山服装协会通过注册“古雷特”商标,把分散在一家一户的生产企业集中起来,同一使用“古雷特”商标,以加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4.社会资本的充裕。社会资本是指对发展商品经济有意义的历史传统,人文环境,劳动素质等。首先,浙江不少地区具有商品经济发展的悠久历史传统。如,杭嘉湖一宁绍船地区有悠久的工贸易传统和众多的能工巧匠。杭州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浙江省手产业和贸易中心;宁波的红帮裁缝、绍兴的轻纺业经久不衰、湖州的丝绸业著名海外等。其次,浙江人具备勤劳,敢闯,创新的精神。最后,在中国由于儒家家庭主义价值系统和崇敬权威的影响,一切贸易关系以人际网络作为基础。如,嘉兴秀洲区化纤织物产业群就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血缘姻亲,地缘乡谊和业缘、行缘为妞带,集群内企业间的互访,经营者织机房间的非成式交流,推动信息传播和新技术推广。90年代初期,半月内数万台织机一半以上生产同一产品。该情况虽说会大大缩短产品的寿命周期,诱发恶性竞争,却也说明产品信息在群内扩散速度。
四、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1.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捷径。任一区域,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在所有产业都具有竞争上风。因此,任何省、市、自治区,要进步区域竞争力,必须使资源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向区域内具有竞争力的上风产业集聚。这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最佳、也是唯一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