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依据及误区(1)(2)
2016-03-14 01:00
导读:综上所述,实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控制多个产业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范围,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综上所述,实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控制多个产业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范围,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增长点,熨平企业收进的波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产品品种,减少交易用度;可以绕开国家反垄断法规,将企业成熟的技术扩展到新产业。
二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误区
(一)贸然进进无关领域,加大了投资风险
根据风险投资组公道论,只有非完全相关的证券所构成的投资组合方可分散部分投资风险。这项原理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从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陌生业务。可满足这一要求的结果有时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把原来的竞争上风丧失殆尽,这与多元化经营的目的相矛盾。由于企业进进陌生领域后,使得企业原先积累的核心能力和治理经验难以发挥,原有的资产无法得以有效利用,增大了公司特有风险。因此,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所涉足的领域应与企业的主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否则,企业尽管降低了市场风险,但更增大了公司特有风险,由此引起治理上的失效和混乱的风险并不一定就比投资单一的风险小。
(二)喧宾夺主 ,放弃主业
企业在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策略时,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假定就是企业的某种资源和核心能力具有延展性,可同时运用于不同的产品和业务领域,这也经常成为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动力。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上风,否则,只能“昙花一现”。而企业一时的成功并不表明企业已经拥有了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要靠企业的长期培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因此,实施多元化经营,企业必须保存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以实质性的资产作为多元化经营的后盾,切莫放弃主业。否则,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将缺乏实质性资产的支撑,非但不能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整合,还会使资源分散,战线拉长,治理失控,核心竞争力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