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研究(2)
2016-07-24 01:07
导读:二、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明显呈现出集群趋势。这种集群趋势主要不是外生性的,而是内生性的。即集群的形
二、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明显呈现出集群趋势。这种集群趋势主要不是外生性的,而是内生性的。即集群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外力的强制,而是靠市场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自然形成的。 日本在其产业革命的发展初期,就明确提出中小企业与大产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口号。其中小企业明显表现出集群发展的特征。盖弟和杨(1982)在研究日本中小跨国公司时曾指出,日本中小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时,明显呈现出“一窝蜂”的特征,这种“一窝蜂”的特征,实质上就是中小企业的集群特征。投资企业可以共同承担海外经营的附加本钱,共享贸易公司、银行及政府所提供的便利,从而形成集群“内部化”上风。以日本的丰田公司为例,丰田公司总部仅仅控制企业的一些核心业务,其他非核心业务都发外承包。因而在其总部四周集聚了近3万个中小企业与之配套。 同样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明显呈现出集群发展的趋势,在萨洛地区主要集中的是陶瓷行业的中小企业;而在普拉托地区主要集中的是毛纺行业的中小企业,在该地区(总人口仅15万、面积为97.59平方公里)集聚了近14000家企业,其中尽大部分为毛纺或与毛纺有关的企业。
三、集群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以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例,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自然形成了众多的中小企业集群,尤其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中小企业集群特征更为明显。每个集群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以2000年广东的10个技术创新试点镇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企业集群的主要产业各具特色。如下表所示:单位主要产业特色单位主要产业特色中山小榄五金制品东莞石龙电子信息中山古镇灯饰顺德伦教木工机械佛山张槎针织业高要金利小五金制品南海西樵纺织品花都狮岭皮革皮具南海金沙小五金制品澄海风翔玩具 资料来源:据广东省专业镇建设有关资料整理 当然这里一定要避免一个熟悉误区:一个企业集群内的主要特色产业的存在并不排斥该集群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南海西樵中小企业集群为例: 西樵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南海市西南部面积约151.83平方公里,辖4个城区和26个村委会,常住人口约13万,外来人口约7万人,全区中小企业 2017家。全区形成了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即主要特色产业),三高农业、建陶、五金、化工、夹板、印刷、
服装等多样化发展的产业经济发展格式。目前全区纺织企业总数为1670家,占该集群企业总数的82.8%其中织造厂1636家,染整厂10家、印花厂14家、服装厂25家、化纤厂2家,从业职员6万多人。但该中小企业集群内支柱产业的发展,并未排斥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反在该中小企业集群内,三高农业、建陶、五金、化工、夹板、印刷、服装都得到了有效发展。 中小企业为何要选择集群发展的路径呢? (一)从理论上看,威廉姆森的中间体制组织理论为广东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了强力支持 威廉姆森的中间体制组织理论以为:在纯市场与纯层级组织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中间组织模式。它是由组织本身从效益的角度内生性决定的。由于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分析,组织明显具备下面两个特点:第一,层级组织内有可能因治理协调本钱过高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第二,因市场交易本钱过高有可能出现市场失灵。企业集群就是克服企业内部组织低效与组织外部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性的办法。集群内企业一般来说享有比企业集群之外的企业难以相比的上风。 通过对中小企业集群的考察,我们发现它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1.依托式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