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2)
2016-12-30 01:15
导读:企业投资预警系统的警兆辨识 警兆指投资风险发生前的先兆。任何风险的出现都会有预兆,通常某些指标会提前出现异常的波动,预警系统就是要根据一
企业投资预警系统的警兆辨识
警兆指投资风险发生前的先兆。任何风险的出现都会有预兆,通常某些指标会提前出现异常的波动,预警系统就是要根据一定的原则捕捉到这些异常。具体的来说,需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来实现对企业投资风险警兆的辨识:一是定性分析,即通过对有关项目从决策到运营等几方面的定性描述判别是否出现警兆;二是定量分析,即通过投资预警指标体系的指标计算来确定警兆是否出现。
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定性分析 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中的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对一些无法具体量化而又对投资项目的运行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题目进行是非判定,从而决定是否发出预警。
定性分析应包括下列题目:投资前是否编制了具体的投资实施计划;投资项目决策前是否经过详尽的风险评估;投资项目实施是否有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投资活动是否有公道明确的分工;企业是否有严格执行的定期财务检查制度等。假如这些题目出现了“否”的回答,则应视为警兆已经出现,系统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
企业投资风险警兆的定量分析 企业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就是定量分析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运用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能够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出投资项目是否存在潜伏的风险,从而确定是否存在警兆。
预警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具体的讲应包括以下六大原则:重要性原则,即所选指标应能够反映对投资收益有重要的影响;灵敏性原则,即所选指标能够比较灵敏的反映出投资项目运营的变动情况;超前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指标能够领先于投资项目实际变动的发生;稳定性原则,指对被选择的预警指标的变化幅度进行不同状态划分后,划分的标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效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指标能够按月、按季进行监测,从时间上能够及时地反映投资项目运营状况;可行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必须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获得有关统计资料,并能够连续进行动态比较。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根据以上的六大原则,结合实际,可将投资预警指标体系从总体上划分为五大模块:项目盈利能力(X
1)、项目运营效率(X
2)、项目投资结构(X
3)、项目发展潜力(X
4)和项目安全性(X
5)。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既能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即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投资项目的运营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多个具代表性的指标,综合起来共同构成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详见表1。
投资风险预警值的确定主要由两类方法:一类是行业均匀值法,即将项目所属行业均匀值运用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方法,计算出预警值的置信区间;另一类为经验法,即根据以往经验来确定预警值。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投资项目的预警值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如需夸大投资安全性,则可适当调高预警值。
通过对上述系列指标的计算方法,可得出每项预警指标的具体值。在实际运用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将预警指标值与各自的预警值相比较,若预警指标接近或突破预警值,即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出警报。通过对警兆的辨识,可以确定是否出现投资危机警情,结合预警对象的警情发生情况,决策者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化解警情或将预警对象发生的损失最小化。
建立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应留意的题目
预警系统构建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其所发出警报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构建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过程中,应留意以下三方面内容。
以“非优思想”为指导科学构建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即以可接受的最差后果为底线构建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构建首先应做到目标明确,以“非优思想”为指导构建投资预警系统。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根据环境变化应不断动态地调整投资风险预警系统。企业投资项目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它的运作受到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在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时应综合考虑企业、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的特征确定预警指标,预警值的确定也应随着它们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动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