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公司治理中的“孩子阿姨论”(2)
2017-03-12 01:02
导读:但在我国的转型经济时期,上市公司治理层事实上或依法把握了公司资产使用的尽对剩余控制权和相对剩余索取权,公司的筹资、投资、人事分配等权能都
但在我国的转型经济时期,上市公司治理层事实上或依法把握了公司资产使用的尽对剩余控制权和相对剩余索取权,公司的筹资、投资、人事分配等权能都把握在公司治理层手中,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视,股东权益与经营者利益的背离现象正日趋严重,如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过渡投资、过分的职位消费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股东的长远利益,进步了代理本钱。造成“内部人控制”的深层原因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对高级治理层的事前筛选、事后监视与激励这三个层次的制度安排上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高级治理层的任命带有浓厚的政治、行政色彩。缺乏多元股权对“超级股东”的制衡机制,控股股东在公司一言九鼎。董事长作为法人代表,地位高于董事,习惯于“首长制”和“第一把手”决策。监事会和外部独立董事的监视职能弱化,成为公司的“花瓶”、“老好先生”和“摆设”。对高管职员的激励不足,只注重短期激励,忽视了长期激励。公司信息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不透明。
针对上述题目,我们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手:
构建一个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监视机构。由以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为主的董事会代表股东监视经理层,董事会下设以独立董事占多数并担负领导之责的审计、薪酬和提名委员会。公司治理的关键是董事会,而董事会只有保持高度的独立性才能有效地监视经理层。
依靠中介机构的约束,建立外部监视机制,加强事后监管和严厉处罚,以进步违规本钱;健全法律法规,特别是股东诉讼制度,使股东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得到补偿和追偿。
完善和执行对治理层的股票期权计划,使经理层利益和公司长远利益密切相关,达到降低委托代理本钱的目的。
大学排名
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和职业董事市场,通过竞争公平选拔公司的优秀治理人才。
选择最有效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公司的运行以股东的长期利益为回宿和宗旨,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本钱,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进步单个公司和整个经济的运作质量和竞争力。有人把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低效率回咎于“一股独大”,这显然有失偏颇。殊不知,国外上市公司也存在股权集中于机构投资者的现象。比如,1998年在英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所占股权比例达60%,机构投资者投进的资产,往往主要不是投资机构治理者自己的,因此也存在对委托人的监视、激励题目。但机构投资者通常是一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在体制上轻易通过把委托人的个人利益与所委托资产的盈亏紧密挂钩。那是不是股权分散就一定高效呢?美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较分散,其治理结构堪称众人学习的典范,但终究难避“安然”、“世通”、“太科”丑闻。因此,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股权结构的集中度,而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监视者与被监视者是否保持真正的独立。
父母——管家——阿姨之间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和严厉的责任追究机制。
公司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沟通和传输是否通畅、客观。公然和透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阳光是最好的良药;
监视者与被监视者的责、权、利是否真正同一。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独立董事到底是3个还是10个,股权集中度是60%还是3%,薪酬激励是几万,还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才公道呢?这些都不能成为量化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美和有效的标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股权的过度集中或分散且缺乏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视机制,公司即使以庞大的独立董事和高昂的酬薪作代价,都将是低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它要么会导致经营者损害股东利益,要么会造成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或者二者兼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假如一个国家背负了公司治理结构不好的名声,资本便会流向他处;假如投资者对信息表露的水平没有信心,资本便会流向他处。不重视公司治理,不加强监管,资本市场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而沉重的。不管这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公司的行为如何规范,这个国家的全部企业都将饱尝其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