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调控(2)
2017-08-05 06:13
导读:上述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定义固然互有区别,但是本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以为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不以牺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
上述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定义固然互有区别,但是本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以为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不以牺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经过仔细分析发现,一部分企业家固然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愿看,但是终极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是企业内部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
三、企业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
1.内在原因
(1)企业的经营目标。每个企业都有其短期经营目标和长期经营战略,其中的年度盈利及其增长情况往往成为企业治理者经营能力高低的重要
评价指标,并与本人绩效挂钩,这就使得很多治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完成公司既定目标而不择手段。治理者的浮躁影响到公司内部各部分,使得相应的决策和实现手段不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经营中的这种短视行为必然使得原本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治理者也不得改变其初衷。但是,事实上这种短视行为从长期看将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2)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有限。有一些企业固然有社会责任意识,但是由于其经济实力或者技术实力有限而没有办法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在环境保护及新产品开发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很多企业往往愿看良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在排污治理方面不仅要投进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先进的技术实力作保障,很多企业固然也想采取措施,无奈条件达不到。在新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企业主观上希看其开发的产品让消费者满足,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缺陷终极反而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熟悉。企业经营者对社会责任的内涵没有同一熟悉,有些经营者以为企业责任是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同时赚取利润,因而企业只需要对股东及员工负责;有些经营者以为企业只要不违法,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企业的责任就算尽到了;有些经营者则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以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多捐助。熟悉不一致、熟悉不全面也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实在,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天经地义,由于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活动,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时,还必须从道德的角度对自身的经营思想、营销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控制,使自己的经营行为符合社会的长远利益。
2.外在原因
(1)地方政府考核目标。我国在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时往往看的是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增长情况等,这种政绩观必然使得地方官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也不关注,他们更多地是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纳税能力。这就出现了一些希奇的现象,如有的企业明明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但是仍然能够照常生产,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分甚至还要为其开脱。
(2)社会环境的激励或惩罚不够。在一般意义上,一个企业的社会行为往往按正当性和公道性二维划分成四种情况:正当的/公道的、正当的/不公道的、不正当的/公道的、不正当的/不公道的。尽管现实中人们期看所有企业行为都是公道正当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有很多企业的行为既不正当也不公道。为什么企业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呢?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行为付出的本钱小,反之本钱较高。例如一个生产企业被要求采取一项排污规定,按照这个规定执行,企业要耗费的资金1.2亿美元,而不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罚金为25000美元,只相当于除污规定的五分之一,固然企业不按规定执行不正当也不公道,但从本钱效益分析看,的确是一个合适的决策,现实中企业经常处在这种两难境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