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ERP企业实施有效税源监控的途径(2)
2017-08-11 06:35
导读:2.以科目余额表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核对。一般而言,跨国公司的ERP系统都是根据团体同一要求进行设计的,大都采用西方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
2.以科目余额表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核对。一般而言,跨国公司的ERP系统都是根据团体同一要求进行设计的,大都采用西方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系统产生的报表不能作为正式报表直接对外报送,中间必然有一转换过程。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企业某个时点(通常是-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相关数据进行比对,了解中间转换过程,进而确定财务报表、企业申报数据的正确性、公道性。
3.通过销售治理模块来查证销售收进数据的正确 性。一个销售订单在最后货物发运、财务上作销售处 理后(即订单的各个环节全部执行完毕后)会被自动 封闭。通过查询未封闭的销售订单情况,追踪到该销 售订单的进度,来查找当前发出货物未及时开票申报 销售的情况。另外,销售模块中还提供了较强的销售 统计分析功能,我们可以统计一段时期的销售情况, 同该时期财务销售数据进行比对,对差异部分再进一 步调查取证,来确定某一时期发出商品未销售进账的 情况。然后再根据订单、合同等约定的条款,来确定 这一未销售人账发出商品数据的正确性和公道性。
4.了解本钱核算过程,确定本钱数据的正确性。 应该说,本钱核算是ERP系统的一个核心部分,也是 最复杂、最难以确定的部分,由于这一过程都是根据 相关参数设定后系统自动取数、计算完成的,因此有 必要对本钱计算过程及核算方法加以重点关注。实务 中可以通过询问本钱会计,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过 程、物料清单等相关信息进行,重点把握本钱回集范 围的正确性、公共用度分摊的公道性及标准本钱差异 结转的正确性等内容。 另外,也可以物料清单为依托,来验证本钱数据。企业的产品与各明细物料间都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这一关系在ERP系统中即为物料清单。实务中可以利用这一信息来验证本钱计算表中相关数据的正确性。以单产品生产企业为例,假如物料清单显示生产1个A产品需要用2个单位的B材料,那么当本钱计算表中显示这一比例关系失衡时,我们就有必要对企业的本钱核算数据作进一步确认,以验证本钱数据的正确性。 还可以通过销售治理模块查证收进、本钱的配比情况。有的ERP系统提供对订单的发货时间、发货数目、收进、本钱、毛利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的功能,因此可利用这一信息对财务数据进行比对确认。一方面可以分析每一订单的毛利情况,判定定价、本钱计算方法的公道性:另一方面可以对本钱结转数与收进的配比情况加以验证,以确定是否存在将其他发出混进销售一并结转本钱的情况。
5.通过仓库治理模块来验证存货、销售收进、销售本钱等方面数据的正确性。在仓库治理模块下,可以对库存情况进行即时智能查询。实务中应对当前存货进行必要的抽盘,以确定系统中存货数据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6.通过固定资产治理模块,确定企业折旧用度的计提情况。这一过程可以根据总账模块中折旧用度机制凭证来进行(条件是固定资产模块在系统中正常使用)。即通过某个月份的折旧用度凭证,查询到每个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主要包含资产名称、增加日期、原值、预计可使用年限、预计残值率、折旧计算方法、已提折旧、当期计提情况、尚可计提期限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固定资产治理模块中都能找到,实务中我们只要对其中部分资产的相关内容及实际情况进行抽查即可判定折旧计提金额的公道性与正确性。
7.结合税务核算过程,查证企业纳税申报数据的正确性。如前所述,由于目前公司使用的ERP系统以国外软件为主,且多在团体公司内部同一使用,在设计这些系统时更多考虑的是团体总部所在国财务核算原则和纳税申报要求,与我国的税务规定可能会有某些细节上的不一致。为进一步减少治理风险,及时发现和防范企业由于某些疏忽造成的申报不实现象,我们还必须对企业的税务核算过程进行必要的关注。通过对企业税金(特别是增值税方面)核算过程的了解,寻找可能存在的部分脱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