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经营机制实质及其调节系统(2)
2017-08-12 05:52
导读:收进分配机制 在一个真正实现了自负盈亏的企业里,职工收进的增加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不仅要通过奖金反映出来,更主要的是应通过工资分配反映
收进分配机制 在一个真正实现了自负盈亏的企业里,职工收进的增加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不仅要通过奖金反映出来,更主要的是应通过工资分配反映出来。从企业实际出发,可以采取上缴利税与工资总额挂钩的办法,多实现利润多分配;尤其是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可以资产重组为契机,使职工收进不仅与股份、经营成果而且与风险挂钩,这一机制有助于进步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家产生和成长机制 企业应建立预备企业家资格制度,即明确规定获得预备企业家资格的人选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对国家经济政策、法令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熟悉程度,过往和现在的业绩等。企业家资格审查制度。在坚持***治理,科学化决策的过程中修正,甚至否定厂长(经理)的主观的和有偏见的意见,以集思广益往促成他们正确行使手中的决策权。
人才开发机制 企业是商品生产的场所,也是人才培养和开发的基地。关心、培养并使企业成员得到全面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进步企业经济效益的终极源泉。社会主义企业,应把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当作企业生机和活力题目研究的主题。
约束机制——再生产约束系统的“冷调节”
约束机制,是在企业内部围绕解决企业行为不公道或克服潜伏的不公道因素的一套相互联系的调节方式。同动力机制一样,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也是通过其分属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得以实现的,其分属机制有五种:
预算约束机制 预算约束就是以预期收进控制支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于企业来说,边际投进假如超出预期边际产出,就会出现亏损,因此,企业的一切行为,其终极结果必须以边际投进即是边际产出为界限,不得随意突破,这就是自我预算约束。当然,自我预算硬约束是指以严格的财务制度和科学计划,保证企业严格按照自己的资金和收进安排支出。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风险机制 全社会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企业在这样一个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的环境中运行,其经营布满着风险,它的眼前始终存在着失败、财产亏损及名誉损失的可能性,正是出于风险考虑,企业应有相应的自我约束机制。
破产机制 凡有商品经济,必然会有优越劣汰的现象存在。把破产作为约束企业行为的一种内在机制,实际上是进一步明确给厂长(经理)和企业全体成员的责任——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有续性。由于破产是财产所有权的强制转移,所以如经营不善早晚会被淘汰的这种带警号的特有形式可提醒和约束企业行为,使之经常居安思危,保持危机意识,进一步讲,假如破产已经“木已成船”,这一机制仍能成为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有效调节方式。
自治机制 自治机制是指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企业行为的调节方式。它主要从两个方面约束着企业行为。首先,在财产关系方面,经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而来的财产,其所有权和相应的资产负债回企业所有;其次,在权力结构与领导体制关系方面,因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致。
监视机制 监视是企业行为约束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了健全的监视机制,可以发现计划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挖掘新的潜力,对计划进行及时的、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隐患和题目;可以弄清生产基金(活动资金和固定资金)使用效率、产品本钱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纯收进分配情况和专项基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可以维护和确保消费者主权(权益)。与此有关的是不能忽视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审计来发现、制止和防范诸如截留利润、偷税漏税,滥用资金、乱摊本钱、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乱游记为。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之,企业经营机制只有在目标性明确、激励性客观、调控性可靠的条件下,即企业经营机制的运行充分反映其本质,同时使企业经营机制的两大调节系统(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及其各分属机制达到相互配合状态,才能形成一种有效的综合调节力,从而才能真正做到使企业布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