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政性企业团体的改造(2)
2017-08-16 01:39
导读:3.企业团体风险共担功能的实现首先必须实现团体内部利益的一体化,没有共同的利益,就不可能共担风险,而这一条件又是行政性企业团体所不具备的。
3.企业团体风险共担功能的实现首先必须实现团体内部利益的一体化,没有共同的利益,就不可能共担风险,而这一条件又是行政性企业团体所不具备的。在某些情况下,团体的核心企业可能会使用某些行政手段强制抽调资金帮助经营困难的企业,但这样做本钱是极高的,它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挫伤企业的积极性,又会受到下属企业的强烈抵制。因此,我国的行政性企业团体各企业间的相互融资,共担风险的现象是极为少见的,各企业一般都是各自为政,同一个团体往往一方面在银行有大笔存款闲置,同时又从银行有大量信贷,在资金使用方面造成极大的浪费。
行政性企业团体在组织结构方面的种种局限性,决定了难以充分发挥企业团体应该具备的功能,因此,对于行政性企业团体的改造是我国企业团体进一步发展内在的要求。改造行政性企业团体.关键就在于改变它的行政性特性,使团体成为一个纯悴的经济组织.团体的内在联系必须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破建立的,团体的经营活动也只能服从单一的经济目标。为使行政性企业团体实现这一转变,采用股份制的办法对它进行改组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用股份制改造行政性企业团体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将团体的紧密层企业改造为股份制企业.其二是将团体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转变为一种控股与被控股关系,与半紧密层企业转变为一种参股与被参股的关系。而核心企业本身既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这种组织结构的调整,就可以基本实现团体性质的转变,不仅可以使团体避免原有的种种局限性,更有利于发挥团体的各方面功能,而且可以为团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首先,通过股份制改组可以实现团体核心企业性质与行为目标的转变.对于股份制企业团体,团体的核心企业对于下属企业不再是一种行政领导关系,而成为一种控股与被控股关系.它在治理下属企业活动时,也不再是一级行政主体,而转变为一个经济实体。下属单位经营得好,那么核心企业所拥有的股票就会增值,成为它盈利的一部分,下属企业经营得不好,它所拥有的股票就会贬值,进而影响它自身的经济效益.既然下属企业经营好坏,已与核心企业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那么它必然会对整个团体的经营和发展承担贵任,它就必然会有较大的动力为团体的发展提供服务,从而避免了行政性企业团体这方面的局限性,使团体的整体经营活动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与方向。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次,股份制企业团体比行政性企业团体在内部组织结构方面更富有弹性,这使团体能够根据外部经济环境和各企业状况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内部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假如团体的核心企业希看加强对某一企业的控制,它可以增加所持有的该企业的股份,增强对该企业在人事安排、经营决策的影响力;而假如某一企业更适于独立地进行经营决策,核心企业则可以降低对该企业股票的持有份额,一来可以降低分权之后所承担的外部性风险。二来可以引进其他投资主体参于对该企业的监视治理。这种灵活的调整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行政性企业团体内部治理体制僵化的弊病,使团体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的要求。
第三,通过股份制改组,可以进一步增强团体的内部利益关联,进步团体的内在凝聚力。对于股份制企业团体,不仅紧密层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实现了利益一体化,而且各紧密层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参股实现利益一体化。在团体内部,可以形成一种网状的相互参股关系,这就为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利益基础。一个企业经营好坏,往往会对众多企业的利益发生影响,这将更有利于企业之间互相辅助,共担风险,使团体整体所承担的风险最小化。
最后,从团体发展的角度看,通过股份制改组,可以为企业团体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使团体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一种经济组织是否具有发展前途,关键看它的对外开放程度.企业团体越是开放,与外界的要素交流越方便,它的发展前途就越大。行政性企业团体一般是由行政气力推动组建的,一旦团体成立.原有企业退出与新企业进进往往都较为困难,这对于团体跨地区、跨行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股份制企业团体是通过双方自愿的参股方式组建的,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通过股票的转让买卖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企业的进进与退出,团体的核心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选择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进行组合.使团体能够更为灵活地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这对于团体的未来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