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链中伙伴关系及其合作策略(2)
2017-08-18 04:15
导读:第一,满足伙伴企业的整体利益要求会损害企业的短期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自身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进行协调,可以为了长期的伙伴关系而
第一,满足伙伴企业的整体利益要求会损害企业的短期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在自身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进行协调,可以为了长期的伙伴关系而承受暂时的本钱。但是必须留意的是,各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受到伙伴关系的削弱,假如为了合作成功而将资源从核心能力上转移出往,就会造成反面结果。第二,企业同时为多条供给链服务。这意味着企业面临着多目标决策题目,而且目标不同的供给链同盟在企业决策中应该有不同的权重。而在短期内,企业可能必须在多个供给链中进行选择,这就给某些供给链带来了一些特定的风险。特别是很多上游厂商同时为多条供给链服务,传导下往,该类企业的决策与取舍就会带来下游供给链较大的波动以至贸易目标的无法实现。
信息不对称风险。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题目。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伙伴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信息共享。这种信息不对称较原来的情形只是有所减轻,并无法完全消除,因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题目仍然存在,主要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类。
供给链中伙伴的合作策略
对于合作伙伴来说,假如想要合作成功,必须认真思考是否具备合作条件:对自身的各种条件具有清醒的熟悉,有具备独立开展业务的能力;对合作方具有深层次的了解,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合作方必须具有实力相当的互补性核心能力;必须具有多种合作方案;合作方具有相互信任合作的精神和跨地域的合作经营理念;具有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或运营方式的觉悟等。
要成功地在供给链企业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就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利于供给链合作的关键因素得到良性发展,并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本文以为目前要在供给链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重视合作伙伴的选择
合作伙伴的评价选择是供给链同盟运行的基础,供给链同盟必须考虑如何选择最优的供给链合作伙伴,使之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在选择供给链合作伙伴时,合作方要拥有各自可利用的核心竞争上风,并将核心竞争上风相互结合,以进步供给链的运作效率;合作方要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及战略思想。具体要考虑到合作企业的3C原则:兼容(compatibility),即硬件方面(战略、组织、生产、销售、财务和安全等)和软件方面(相互的信任、企业文化等)的兼容;能力(capability),即活跃程度、市场实力、技术水平、生产能力、销售网络等;投进意识(commitment),即看同盟的业务是否属于合作对方的核心产品范围或核心业务范围。
采取基于目标和资源共享的合作策略
供给链上的企业基于目标的合作策略,并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合作伙伴,从长期需求来说,这关系到企业的长期生存题目,因而应选战略性合作伙伴。供给链上的企业采取基于资源(资金、物资、信息、销售渠道、员工技能等)共享的合作策略,使整个供给链各个环节都能清楚地共享各种资源,以更好地协调各企业,降低本钱和各环节的延迟时间。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一方面,各个节点企业要自觉建立起高度的信用,以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整个供给链中倡导“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等信用理念,并辅之以建立信用记录,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等措施,逐步建立起适应于供给链企业间有效合作的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供给链合作控制系统
在充分考虑影响合作和变革不确定因素的同时,由供给链核心企业建立合作监测和控制系统,跟踪合作与变革的全过程,及时发现题目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合作与变革的顺利进行。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供给链上各成员企业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因而会发生冲突,进而影响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为此,应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清楚熟悉供给链中利益与风险分配的作用,正确分辨各企业对整个供给链获利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把绩效度量的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给链同盟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往;通过采用价格、补贴、订单等激励手段来促进同盟企业间的亲密合作,达到整个供给链畅通无阻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