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广雅》释义方法探析文(2)
2013-06-26 01:14
导读:2.同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广雅》里这类最多,主要体现在《释诂》、《释训》等篇里面。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把几个甚至几十个同
2.同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广雅》里这类最多,主要体现在《释诂》、《释训》等篇里面。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把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放在一起,再用一个常用词去进行解释。《广雅》这类最多。例如:
(1)《释诂》卷一上:“乾、官、元、首、主、上、伯、子、男、卿、大夫、令、长、龙、嫡、郎、将、日、正,君也,”
(2)《释训》卷六上:“洞洞、属属、切切、恂恂、訚阍、翼翼、济济、畏畏、祗祗,敬也。”
(3)《释亲》卷六下:“翁、公、叟、爸、爹、筧、父也。”
(4)《释器》卷八上:“骸、骼、骹、颠,骨也。”
(5)《释水》卷九下:“舟、枋、榜,船也。”
二是同一个词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解释其他的词。例如:
(1)《释诂》卷一上:“何、般、能,任也。”
《释言》卷五上:“南、王,任也。”
《释亲》卷六下:“男,任也。”
《释亲分卷六下:“心,任也。”
(2)《释诂》卷五下:“龙、利、芬、忍、调、庸,和也。”
《释诂》卷五下:“伽,和也。”
《释训》卷六上:“翼翼、衍衍、愉愉,和也。”
3.互训
用同义词互相训释。例如:
(1)《释诂》卷一上:“佳,善也。”《释言》卷五上:“善,佳也。”
(2)《释诂》卷四下:“邦,国也。”《释言》卷五上:“国,邦也。”
(3)《释诂》卷四上:“幕,夜也。”《释言》卷五上:“夜,暮也。”
(4)《释诂》卷四上:“氓,民也。”《释言》卷五上“民,氓也。”
(5)《释言》卷五下:“调,啁也,”《释诂》卷四上“啁,调也。”
4.递训
几个词辗转相训。就是以乙训甲,又以丙训乙,以丁训丙,层递而下,例如: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释诂》卷四上:“品,式也。”《释诂》卷一上:“式,法也。”
(2)《释诂》卷四上:“放,置也,”《释诂》卷四下:“置,驿也。”
(3)《释言》卷五上:“况,滋也。”又“滋,今也。”
(4)《释诂》卷五上:“字,乳也。”又“乳,生也。”
(5)《释言》卷五下:“狄,辟也。”又“辟,法也。”
5.今语释古语
即用魏代的去解释魏以前的语言。《广雅》释词一般都是采用以今语释古语的训释方法。例如:
(1)《释宫》卷七上:“徛,步桥也。”《尔雅·释宫》:“石杠谓之徛。”郭注:“聚石水中的为步渡,徇也,或曰今石桥。”释文云:“今关西呼椅,江东呼杓。”钱大昭《广雅疏义》:“桥可以通徒行,故谓之步桥,”古代的“徛”,魏代叫“步桥”,晋代叫“石桥”。
(2)《释兽》卷十下:“特、羝、豭,雄也。”此释兽之雌雄。《说文,隹部》:“雄,鸟父也。”又“雌,鸟母也。”《说文·牛部》:“牡,畜父也”又“牝,畜母也。”《急就篇》:“此雌雄牝牡相随。”颜师古注:“飞曰雌雄,走曰牝牡。”“雌雄”本指飞禽,“牝牡”本指走兽。后来统言之,“雌雄”也可指走兽。《说文·牛部》:“特,朴特,牛父也,”《说文·羊部》:“羝,牡羊也。”《说文·豕部》“豭,牡豕也”,“特”、“羝”、“豭”古代分别指公牛、公羊、公猪、张揖用今语“雄”释之。
(3)《释诂》卷四上:“黔首、氓,民也。”《说文,黑部》:“黔,黎也。……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周谓之黎民。”《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名曰黔首。”王念孙《广雅疏证》:“诸书皆在六国未来之前,盖旧有此称,而至秦遂以为定名,非始创为之也,”“黔首”是秦代以及秦以前对“民”的称呼。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释宫》卷七上:“京、庾、廪、……困,仓也。”《说文·仓部》:“仓,谷藏也,”蔡邕《月令章句》云:“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说文·广部》:“庾,水漕仓也。……一日仓无屋者。”古代“仓”的种类和形制不同,名称也不同,如藏谷的叫仓,藏米的叫廪,水漕仓叫瘐,张揖在《广雅》里用“仓”通称之,
6.雅言释方言
即用魏代规范语言解释古今方言词。例如:
(1)《释言》卷五下:“崽,子也,”《方言》卷十:“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若东齐言子矣。”“崽”为湘沅之交会地方的方言词,“子”为雅言。
(2)《释亲》卷六下:“翁、公、叟,父也。”《方言》卷六:“傻、艾、长,老也。东齐鲁卫之间,凡尊老谓之傻,或谓之艾。周晋秦陇谓之公,或谓之翁,南楚谓之父,或谓之父老。”“傁”与“叟”同,“翁”、“公”、“叟”为方言词,“父”为雅言。
(3)《释亲》卷六下:“姐,母也。”《说文,女部》:“蜀人谓母曰姐。”“姐”为古四川方言词,”“母”为魏代雅言。
(4)《释诂》卷一上:“逞,疾也。”《方言》卷二:“逞,疾也。楚曰逞。”《说文·辵部》:“楚谓疾行曰逞。”“疾行”,雅言叫“疾”,楚方言叫“逞”。
(S)《释诂》卷一上:“眉、棃,老也。”《方言》卷一:“眉、梨,老也。东齐曰眉,燕代之北鄙曰黎。”“老”为雅言,“眉”、“黎”为方言词。
7.常用语释常用语
即用常用词解释常用词,例如:
(1)《释诂》卷一上:“同、侪、等,辈也。”
(2)《释言》卷五上:“吐,泻也。”
(3)《释训》卷六上:“拳拳、区区、款款,爱也。”
(4)《释亲》卷六下:“男子谓之丈夫,女子谓之妇人。”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5)《释器》卷八上:“赤铜谓之锡。”
(二)反义为训
用反义词相互训释。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义训释现象。例如:
(1)《释诂》卷四上:“废,置也。”钱大昭《广雅疏义》:“《说文》:‘置,赦也。……以废为置,犹乱为治,徂为存,故为舍。”
(2)《释言》卷五下:“毓,长也。”“毓,稚也。”
(3)《释言》卷五下:“曩,久也。”“曩,乡也。”
(4)《释言》卷五下:“陶,喜也。”“陶,忧也。”
(5)《释言》卷五下:“泞,清也。”“泞,泥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