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元好问在山(2)
2013-08-14 01:04
导读:元好问有《送杜子》:北诸晓晴人山座,东园春好妓成围。极清楚地描述东原地理概况和东原文化的状况。1238年元好问回忻州前专程告别东平诸人,有赠诗
元好问有《送杜子》:“北诸晓晴人山座,东园春好妓成围”。极清楚地描述东原地理概况和东原文化的状况。1238年元好问回忻州前专程告别东平诸人,有赠诗人杜仁杰的诗《出东平》:“老马凌兢引席车,高城回首一长暖。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潦倒本无明日计,往来空置六年家。东园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描述东平城巍峨的建筑,经济繁荣,人声鼎沸的景象。东平湖畔杨柳依依,令诗人顿生奇思遐想,咏名篇佳句。
元好问在东平参加过一些大型的文人聚会。1241年元日宴集于东平故帅阎珍家,《全集》卷二十九《故帅阎候墓表》云:“辛丑(1241)元日,予方客东平。载之盛为具,召予及大兴张圣予、祁人宋文卿、东光句龙英孺、镇人刘子新、太原崔君卿、浑原刘文季、寿春田仲德辈,饮于家之养素斋。……其所致客皆名士,乐籍又京国之旧,饮既洽,谈谑间作,坐客无不满引举白者。”这是元好问在东平的一次大型文人社交活动。
1252年(壬子)元好问受东平行台严忠济之聘,过真定到东平,第二年清明,将归真定,与东平诸友宴集于东平凤山灵泉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送别会。他们备美酒,携歌妓,到城北风景如画的凤山灵泉赏春、听歌、作诗,元好问作《寒食灵泉宴集序》:“出天平”(天平即东平)北门三十里而近,是为凤山之东麓。有寺曰灵泉,阻以绝碉,重岗复岭,四合蔽映。”词《江城子》(梅梅柳柳闹新晴)“梅梅柳柳闹新晴。趁清明。凤山行。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赏心乐事古难并。玉双瓶,为冠倾。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灵泉的景色令诗人着迷忘情。诗人把这次惬意之游自比为兰亭之会,以《寒食灵泉宴集》命篇,诸公共赋诗九首,元好问为之序。这次聚会有德华、周卿、德昭、英孺、文伯到会。期而不至者:圣与、子中;不期而至者德谦、梦符。这是元好问在东平又一次文人交往的大型活动。
1255年(乙卯),66岁高龄的元好问,应严忠济之邀,自镇阳至东平,参加东平府新学落成典礼,作(东平府新学记》:“盖经始于壬子六月,而落成于乙卯六月初五。”“八月丁卯,侯率僚属于新宫。”元好问还参加了东平新学府的校士,选拔李谦、阎复、徐淡、孟琪“东平四杰”。东平府新学的建成,标志着东平府崇儒文治的进程,率先走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前面。元好问在金亡后四处呼吁行仁政,崇尚文治,在这里已初见成效。
元好问来山东期间,还为修复文物做出了贡献。好问一生祟拜儒学,1245年,他来东平,有机会到曲阜祭拜孔庙,写下了《曲阜行记》十首。诗中描绘了孔庙风物,叙写了孔子的伟大神明。“我昔人小学,首读仲尼书。百读百不晓,但有唾成珠。”叙写他从小接受儒学教育,现在来瞻仰孔庙,缅怀这位圣人,肃然起敬,激励自己努
力学习儒家思想,“慨然望胭里,日思膏吾车。”看到了孔林的战后荒芜,“殿屋劫火余,瓦砾埋荒基,”是战后孔庙、孔林荒芜景象的记载。
元好问在山东先后二十四年的时间里,不但与山东人民群众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也热爱齐鲁大地的山水草木,创作了许多讴歌优美自然景色、雄奇壮丽山河的诗篇。他游泰山、祭拜孔庙,以其巨大影响力,对战后文物保护修复起了促进作用,对元蒙政权实施文治汉化是一个促进。泰山、曲阜在东平辖下的泰安州、济宁州境内,是历代帝王封禅和祭孔的地方,名胜古迹甚多。严实认为,“泰安之为郡,盖前古帝封禅之所,其宫卫、其辇辂,其祠宇,自经劫火之后,百不一存,良可悼惜。”_]…便委派全真道士张志纯(天倪子)负责修复,“工匠之役,木石之资,与夫彩绘丹膜之费”,概由严实解决。“故自绝顶,大新玉女祠,倍于故殿三之二,取东海白玉石,为像如人然,一称殿之广袤。天门旧无屋,又创立之。下至会真宫、玉帝殿及圣祖殿,方丈、廊庑、斋厨,皆不与焉。””天倪子大新玉女祠,即碧霞元君祠,天门(即南天门),原“无室宇”,张志纯为之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曲阜自1235年始,委派衍圣公孔元措修完曲阜孔林孔庙,费用由历日银的份额中出。孔元措由此深受鼓舞,认为“儒教由此复兴了。”这其中元好问对文化、文物的重视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