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2)

2013-10-27 01:08
导读:1. 切入新知的突破点时问题的设计----围点打援、方向明确 课程教学过程开始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指向明确,确保知识过渡和迁移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

  1. 切入新知的突破点时问题的设计----围点打援、方向明确

  课程教学过程开始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指向明确,确保知识过渡和迁移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离心现象》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1)F1方程式赛车转弯时为什么会侧滑? (2)公交车转弯时,车上桶内的水为什么会溅出来? (3)洗衣机是怎样甩干衣服的?(4)棉花糖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探索方向,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2. 新授重要知识点时问题的设计----层层推进、重点突出

  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新点,实现知识的重点,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解决、突破。

  例如:在《共点力的合成》一节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共点力的特点,力的等效替代思想。然后通过问题提纲,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发现探究:(1)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方向是否有关?(2)那么怎样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呢?(3)怎样确定合力F的大小、方向呢?层层进展和深入的问题有效地探究了“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新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3. 关键点、难点的问题设计 ----循序渐进、启迪疏导
  这时的问题设计坡度要尽量减缓,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关键,突破难点、学会新知。

  例如,学习《楞次定律》时,学生对“阻碍”含义的理解是掌握楞决定律的关键,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干扰,学生常把“阻碍”理解为“相反”。为此,教学中可按程序式设计成系列问题及时进行点拨:(1)闭合回路中原磁场方向怎样?(2)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怎样变化?(3)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时,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怎样?减少时又怎样呢?通过讨论、演示,使学生认识到“两磁场方向间具有‘增反减同’的规律”。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去攻克难点时,教师的提问又会帮助他们开辟新的路径,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例如,学生对公式R=U/I的含义不甚理解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他们与ρ=m/v进行类比;学习E=F/q和B=F/IL时,可以通过与R=U/I的比较,帮助学生弄清场强的特征。

  在这些小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严密而有序,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

  2. 问题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

  3.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

  4. 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较强的启发性。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正确的思维定向,使之探索有序、探究得法,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目的。

  三、巩固阶段的问题设计

  巩固阶段的问题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集中精力紧抓教学重点和关键,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巩固和理解,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例如:学习了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后,可从教室外推进一辆自行车,并提问:自行车上哪些部位是增大摩擦的?哪些部位是减小摩擦的?甚至我们还可以鼓励同学们使用新知识对自行车进行改进,了解它的传动装置等等,对以后的学习都有帮助。联系实际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学习过程生动、知识掌握扎实。

  总之,问题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和谐统一。优化问题设计是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问题设计的探索,以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大元.对物理教学中有关提问的一些思考.教育革新,2007,(7)

  2.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施明莉.物理教学中有关问题设计.考试周刊,2007,(53)

上一篇:生活中的摩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