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思维方式的产生、特征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2)
2013-10-30 01:21
导读:量子思维方式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以人为主体的信息社会有重大启发。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要征服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界,特别是宏观的物质对象
量子思维方式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以人为主体的信息社会有重大启发。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要征服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自然界,特别是宏观的物质对象。在这个文明时期,人类运用劳动对象(土地、植物、矿产、钢铁、机器等)自身的规律来开发和改造大自然,取得了足以自豪的成就。相对来说,经典物理学比较适应这个时期的实践目标。
而在信息文明时代,我们面对新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与人的思维,是不同于传统研究对象的新对象。人的思维也好,信息传递过程也好,都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形状、没有重量的东西,它的物质性极弱,运动速度极快。由于物质性极弱,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波动、跳跃、快速变化、不可预测。在这个时候,量子思维方式就必然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量子物理学的一系列结果,恰恰是人类近一百年文明的前提。如果没有量子物理学,我们根本谈不上拥有计算机,因为计算机芯片的产生就是由量子物理学决定的。我们可以说,量子物理学正是信息文明的科学基础,而量子思维方式是适合信息社会的思维方式。
我们认为,在21世纪信息文明时代,人类思维方式要发生一次根本性的变化,要从“牛顿——笛卡尔”的思维方式转为量子思维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新时代。
在这样两种思维方式中,人的位置是不同的。在“牛顿——笛卡儿”世界观里,人基本是被动的,有着根本上的宿命性,只能听命于、适应于自然界的规律。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按照量子理论,你的测量,你的操作,你的生命活动本身,就在改变着结果。人在起主导作用、在一定的意义上起决定作用。
当然,我们毕竟生活在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并存的世界里,这里有纵横交错、极其复杂的情况发生。运用何种思维方式,要看对象和问题的性质。尼尔斯·玻尔在用他的“互补”理论解释波粒二象性悖论的时候这样说过:粒子图景和波动图景是同一实在的两个互补的描述,每一个都只是部分正确,也只能应用于受限的范围。这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也许,新文明应该建立一个能够包容宏观、微观对象运动规律的“广义量子论”(或称“系统量子论”)体系。这也正是量子思想家们的追求,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参考文献:
[1]F·卡普拉,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阿莱斯泰尔·雷·量子物理学:幻想还是真实[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戴维·林德利.命运之神应置何方[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4]罗杰·S·琼斯.普通人的物理世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5]江向东,量子幽灵[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