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题中思维障碍的成因与策略研究(2)
2013-11-14 01:24
导读:定势(即心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容易影响人对刺激情境的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
定势(即心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容易影响人对刺激情境的某种习惯的方式进行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例3:小军用弹簧秤来探究“底面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哪个更粗糙”,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不少同学是这样思考的,找两块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然后用弹簧秤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别测出拉力,进行比较。很显然,要找这样的木块和铁块很麻烦,而且即使有也不可能外表完全一样,其实按照上图设计的进行很容易比较出来。让木块和铁块叠放在一起,然后互换叠放位置即可得出结论,而且这样的设计不受其它条件的限制。
为了消除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只会“按部就班”的倾向,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方法。不要满足于用常规方法解得正确答案,而要多尝试、探索最简单、最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注意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各方面的联系,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善于分析本质和非本质的特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适时借题发挥,开拓学生思路。
3.一题多变。即把题目进行加工、引申、发展、提供问题的背景,增加发散的成分。一般可通过隐去结论、增加限制、改变陈述方式等减少问题条件。
4.一题多解。这有利于使学生思路广阔,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要注意进行各种方法的比较,注意解题思想的深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一法多用。用不变的规律去解千变万化的题目,以不变应万变。
6.碰到疑难问题教师要勇于暴露自己的解题思路。
7.加强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异”思维,限制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
8.加强对学生变异思维的强化训练,从而走出单调、机械重复的模式。
当然,要解决学生思维上的障碍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长期引导和启迪才能形成。
素质教育已经向传统的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势必会提高学生科学教学质量,摆脱题海战术,真正减轻学生学习科学的负担,从而为提高初中生的整体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银明.物理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