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不过,对同期声的运用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同期声也不能代替解说词。所采用的同期声应该鲜活生动,人物的同期声要有个性、富有信息量。如果选择的同期声缺乏新意,冗长呆板,就会破坏片子的节奏感,给人拖沓、多余的感觉。
情节、细节
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都肯定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人看下去。现在,这种创作手法也被大量采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强调“ 节目故事化、故事情节化”。电视人物片用纪实手法报道真实的人物,就是要报道这些人物所作的突出的、生动的、感人的事实。用真实的故事写人,人物的性格才有了依托。电视人物片的主题思想常常也是通过节目内容自然流露出来,通过活性性的事实来体现。
《1997再就业之路──傅微》节目长度只有11分钟,其中包括了4个比较完整的情节:1.仲秋节傅微在商场里安排月饼的销售;2.采办货物,迎接国庆节销售旺季;3.为扩大经营规模回工厂与领导商谈租赁空闲厂房、改建仓库;4.为筹措资金去银行咨询贷款事宜。这四个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一环扣一环。通过这四个情节观众一方面了解了傅微从下岗女工成长到商界女强人的经历,了解了她的个性;另一方面,故事的发展也始终吸引观众对傅微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产生兴趣。
不过,这并不是说电视人物片中一定要有情节,因为在采访时并不是总能碰巧拍到合适的情节。制造和采用虚假的情节只能画蛇添足,效果适得其反。
如果说情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细节则可以通过记者的现场观察捕捉到的。电视人物片或许不一定有情节,但是却不一定没有细节,在节目播出时,深深打动观众、经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往往是一些很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双泪眼、一个期待的眼神、风中飘动的白发、蹒珊的脚步或人物的一个手势等等。在电视人物片中,细节运用得当,可以使人物丰满、活灵活现,使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真实可信。
要想捕捉到具有冲击力和说服力的细节,就要求记者和摄像在采访拍摄过程中“瞪大眼睛、注意观察”。既要观察人物,他的表情、手势、眼神、对话、活动等,又要观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而且能预见性地提前开机,在抓拍到富有表现力的情绪、情节后也不要马上关机,留下一段回味的时空,在后期剪辑时,也有充分的发挥余地。
在采访劳动模范张耀堂时,我们跟随他去田间观察旱情。就在将要要结束拍摄时,隐隐听到有人在大声和张打招呼。担任摄像工作的编导殷宏滨及时将镜头调整运去,于是我们得到一段非常精彩的素材。张耀堂与两个老朋友--一对农民夫妇在田间久别偶遇,开怀大笑的神情,拍着对方的肩膀亲热交谈,久久不松开的紧握着的手,把张耀堂与农民朋友结下的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后期编辑这个片子时,这一段成了该片的一个小高潮。
电视节目的创作手法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电视人物片也是如此。如何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不断带给观众惊喜与感动,作为电视工作者仍须继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