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2)
2013-05-11 01:01
导读:所以,我们称长江、黄河还有诸多大河为“母亲河”。这个比喻如此准确、亲切,以至于我们往往脱口而出,没有感觉到她的神圣,也许只有当某一河流生
所以,我们称长江、黄河还有诸多大河为“母亲河”。这个比喻如此准确、亲切,以至于我们往往脱口而出,没有感觉到她的神圣,也许只有当某一河流生命消失之后,可能我们才会沉浸于对她的感动之中。
因此,人应当像善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善待河流。没有了河流的生命,将会使她引力范围内的空间、时间带里的生命,也随之枯萎、衰亡、消失。
著名水电工程师、两院院士潘家铮曾有过这样一段关于反思
水利工程的论述,他说:“人类和水打交道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的阶段,面对滔滔洪水或赤地千里的大灾难,只能逃荒或死亡。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兴修水利工程,要管住水、利用水,进入‘改革自然’的阶段。人们修堤筑坝建库、修渠道、开运河、建电厂,发挥防洪、灌溉、供水、通航、发电等效益,这阶段还没有结束。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有失误,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甚至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第三阶段应该是,人们在正反经验的基础上,对水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治理开发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做到与大自然协调共处。”他还谈到,人们在论及水利工程时,还应当增加一门课程:“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害学”。这段平白朴素的论述,实际上总结、涵盖了几千年人类与河流、与水打交道的过程和认识升华。我们通常把人类有主观意识制作劳动工具、利用文字记事后的历史称为文明史。在文明史的过程中,人类最主要的史迹之一就是“征服”,以及为征服所做的一切努力,征服一个、征服一座山头、征服一条河流。但是,经过20世纪生产力极大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界巨大变化所带来的成比例的灾难,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文明史。当前,全球关于保护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就是这种反思观念的折射和放大。诚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祖先在大自然对人类无情的摧残、毁灭面前,始终不是无所作为的,他们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探索,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我们能走到今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人类的智慧,哪怕走远一点点,对我们家园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在历史上,有被攻破城堡的民族,却没有被征服的民族。同样的,纵观历史,有被改造的河流,但是似乎却没有被征服的河流。人类每夺取河流一寸土地,河流便会回敬人类一次灾难;人类无度掠夺一方河水,河流也会用同样的无礼,加倍地报复人类。我国北方河流无数干涸的河床和不期而至的洪水,都是这个生命对人类不满的回音。今天,是我们去反思过去和矫正偏差的时代了。进入新世纪,人类对待河流的反思必然成为思维主流,人们不仅不再陶醉于对河流征服、侵占的胜利,而且面对现实,正在逐步改变以往的做法,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退耕还湖”、提出“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流量”等诸多高瞻远瞩的命题,正像对待任何一个生命体一样,以平等、公正的态度来善待那些滋养、哺育了人类的河流。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河流才能生命长存,而与其相依相存、须臾不能分离的人类生命才能长久,人类文明的火炬才不会熄灭。河流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基流。珍惜、善待我们面前的每一条河流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参考文献:
万本太.中国水资源的问题与对策.环境保护,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