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南矿区地质异常体(3)
2013-06-16 01:04
导读:棚距0.5m;S28点以南采用超前锚杆加U型棚支护,棚距0.5~0.6m,并采取迎头挂网护壁防片邦措施。巷道成巷最长时间7个月。 ②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从S27-5
棚距0.5m;S28点以南采用超前锚杆加U型棚支护,棚距0.5~0.6m,并采取迎头挂网护壁防片邦措施。巷道成巷最长时间7个月。
②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从S27-5.9m处向南,在巷道变形相对严重段进行了设点观测,每三天观测一次。2007年8月3日至9月24日共54天,在S30+11.3m处测得巷道两邦最大变形量达1.12m,变形速度达21.5mm/d;2007年7月16日至9月10日共56天,在S29+2.8m处测得巷道顶板最大变形量达0.34m,变形速度达6.07mm/d。
4 新集矿区
4.1 位于谢桥井田以西的口子东矿于2007年进行补充地质勘探时,发现3个平面形态不规则,似椭圆形的疑似岩溶陷落柱,尚未验证和揭露。
4.2 位于凤台县城以西的新集三矿,于2003年9月26日至11月8日施工了水14孔,该孔为奥陶系灰岩水文观测孔,孔口坐标X=3620720.10,Y=39467368.50,Z=22.00m,终孔深度391.00m,基岩面深度106.88m,其下为奥灰。该孔孔深169.75~241.61m见溶洞漏水,洞高71.86m,充填黄色泥岩,夹大量黄砂成份。终孔静止水位标高7.83m,2008年6月18日至10月22日实测水位埋深15.862~15.428m,有所波动回升。
急倾斜奥灰地层中发育有垂高71.86m的溶洞,为淮南煤田所罕见。该矿2002年7月10日至8月23日进行的C3-I组灰岩双孔联合放水试验,单孔涌水量最大分别为146.25和381.69m3/h,稳定涌水量分别为132和220m3/h,累计放水量1.02×105m3。2008年4月22日至5月19日进行的C3-I组多孔联合放水试验,实际放水6天,累计放水量超过6万方,水14孔水位降深16.124m,表明奥灰水补给太灰。
该矿灰岩富水性强,奥灰中见特大溶洞,是否与岩溶陷落柱有关尚在探讨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