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太阳能资源利用在新农村建设中潜力分析(2)

2013-07-06 01:18
导读:在开发利用农村能源上,突出存在的是比较忽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对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功效缺乏了解,仅仅停留在省柴节

    在开发利用农村能源上,突出存在的是比较忽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对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功效缺乏了解,仅仅停留在“省柴节煤、点灯烧饭”的层次上,没有足够认识到农村能源利用在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农村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没有真正把农村能源建设列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农村能源建设部门也尚未摆脱“就能源抓能源的传统思路”,仅停留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和增加农村地区高品位能源的供应上,降低了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效用。  

    2、投入机制不完善  

    农村能源建设是农业、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农村公益设施建设范畴,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尽管我省各地已对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总体上看投资渠道不稳定,投入量明显不足,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据国家农业部的统计,我省对农村能源发展的投入力度甚至低于我国中部地区和一些欠发达地区。与浙江省地理环境及可再生资源基本相近的福建省相比,浙江省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投入明显低于福建省,四级政府拨款投入只有福建省的56%。由于政府投入引导力不足,也影响到农户和业主投入的积极性,我省农户自筹资金的投入水平也比较低。  

    3、科技开发需突破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领域很广,而且具有多学科、跨行业、技术密集等特点,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村能源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农村能源建设水平。但我省在研究开发高效的沼气发酵工艺,提高产气率和去除率,降低工程成本,利用秸秆产沼气,作物秸秆气化等方面尚没有新的突破;在能源植物、开发燃料乙醇技术、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柴油和生物塑料等生物质能源深层次开发利用的研究尚处空白;在“三沼”的综合利用、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和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还属于试点阶段,推广应用面还不广;农村能源产品和工程的技术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还有待完善。  

    4、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虽然省级和11个地市级分别设有专门的推广服务机构,但在县(市)和乡(镇)一级推广服务组织还很不健全。在全省102个市、县中,设立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只有67个,占65.7%,而且行政关系不顺,管理职能相对薄弱;在全省1357个乡镇中设立技术推广服务组织的只有77个,仅占5.6%;农村能源产品服务型企业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服务实力与能力很弱。同时,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比较低。按文化程度来衡量,我省从事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的人员中,本科以上的占16%,中专水平的占31%,中专以下的占53%。对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大。到2006年底止全省培训沼气生产工和太阳能利用工仅2896人,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农村能源技术教育培训相对较少。 (调研组成员:赵利民 楼洪志 应华莘 王建伟 王仲淼 蔡金国 黄武 杨胜 付建辉)

    相关链接:我省农村能源建设初显成效  

     近年来,我省农村能源建设围绕大局,把握机遇,找准工作切入点,跳出就农村能源抓农村能源的框框,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产业调整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不断提升农村能源的功能和作用,拓展工作领域,探索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能源建设的模式和路子,加快了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相结合,推广“猪、沼、果(作物)”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到2006年底止,全省累计推广“猪-沼-作物”等模式农户11.2万户,建沼气池总池容123万立方米,年产沼气3980万立方米,相当于年可替代标煤2.8万吨。全省通过“猪-沼-作物”模式的推广,可使农民节支1.16亿元,并可带动种植、养殖业的发展。  

    ●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结合,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06年底止,全省已累计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98.68万立方米,年可处理生活污水10292万吨,受益农户达84万多户。  

    ●与“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相结合,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2006年全省已全面完成了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牛100头以上339家省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全省已累计建设沼气工程1148处,总容积29.90万立方米,年处理粪便污水1327万吨,年产沼气2007万立方米。  

    ●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加快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据统计,到2006年底止全省已形成年产沼气5451万立方米的能力,年可替代标煤近4万吨,相当于液化石油气163万瓶;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16万平方米,年可替代标煤39万吨,节电近9亿度。全省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52%。

上一篇: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