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2)
2013-08-26 01:06
导读:3气道管理 3.1内套管的处理①选用银制套管,每天清洗煮沸消毒4次,目的是清除气管内套管中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结痂堵塞及预防口腔和肺部感染。②
3 气道管理
3.1 内套管的处理 ①选用银制套管,每天清洗煮沸消毒4次,目的是清除气管内套管中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结痂堵塞及预防口腔和肺部感染。②内套管取出时间不可超过30分钟,内套观取出前后彻底吸痰,擦拭套管内外,吸痰管每次用完后更换。③堵管、拔管指导:呼吸困难已解除,痰液明显减少时,实行气管导管堵管24~48小时,以了解呼吸是否平稳,痰液是否能自行咳出。如果呼吸平稳、夜间入睡安静,说明呼吸道梗阻已解除,可以拔管;如果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出冷汗,说明仍有呼吸道梗阻,气管导管暂时不能拔出。
3.2 切口的护理 清洗消毒内套管时更换敷料。切口及外套管周围碘伏消毒。外套管周围皮肤以开口无菌纱布外敷,切口外有分泌物或感染时可用艾利可纱布敷在切口边缘,用无菌绷带固定纱布外套管,每日更换。
3.3 由于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损伤气管黏膜的因素,故调整气囊压力就显得特别重要。理想的气囊压力是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囊间隙的最小压力,常常称为“最封闭压力”,相应的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寻找最封闭压力或最小封闭容积的基本方法:①将听诊器放置于颈喉部及气管部位,给气囊冲气,直到气囊周围完全不漏气。②正压机械通气时,逐渐从气囊抽气,每次抽0.25~0.5ml气体,直到吸气压力达到峰值时出现少量漏气为止。然后再注入0.25~0.5ml气体,此时气囊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气囊压力为最小封闭压力。③对于持续祈祷正压的患者,逐渐从气囊抽气,每次抽0.25~0.5ml气体,直到呼吸期出现少量漏气为止,然后再注入0.25~0.5ml气体,。此时气囊容积为最小封闭容积,气囊压力为最小封闭压力。最小封闭容积确定后,气囊容积一般不需要再做调整。当然,一旦出现漏气及呼吸末正压(PEEP)明显改变时,需重新确认最小封闭容积(MOV)。平时一般不需常规测定气囊压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4 定期防气囊问题 以往以为,气管切开管气囊应常规定期防气-冲气,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黏膜损伤。目前认为,气囊定期防气是不需要的,但临床上非常规性放气或调整,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4 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
4.1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观察切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皮下有无气肿,掏观是否随动脉搏动,吸痰时有无咖啡样液体。
4.2 呼吸音变化的观察 主要观察病理性呼吸音,如干湿啰音、痰鸣音,及时吸痰,调整雾化吸入量。
4.3 留取痰液做细菌培养,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菌群失调。
5 结果
通过对40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呼吸道的护理,降低了气道并发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6讨论
气管切开后使气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特别是在易患因素的情况下,患者的正常细胞吞噬功能和呼吸道清除异物的机能受损,细菌很容易进入并留在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因此气管切开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易患因素,对减少气道并发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