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与子宫内膜癌的诊疗(2)
2013-11-27 01:01
导读:1.若有上述病史、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应注意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应进一步行辅助检查。 2.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采用宫颈外口及后穹隆涂片,或宫颈
1.若有上述病史、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应注意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应进一步行辅助检查。
2.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采用宫颈外口及后穹隆涂片,或宫颈内、外口涂片及后穹隆涂片做细胞学检查,可能提高阳性率。
(2)分段诊断性刮宫: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先刮颈管,用探针探测宫腔,继之刮宫腔,刮出物分别装瓶固定送病理检查。若刮取的组织量多且呈豆渣样时,内膜癌的可能性极大,应立即停止搔刮,以防子宫穿孔或癌灶扩散。
(3)B超或阴道超声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浸润深度,以协助诊断。
(4)宫腔镜检查:直视下明确宫腔内病变部位、范围,对可疑部位做活组织检查,有助于发现较小的和早期病变。
3.临床分期采用1988年FIGO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手术病理分期。未手术者则采用1982年临床分期法。
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激素药物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凡手术治疗者均应进行腹腔冲洗液或腹水细胞学检查。进入腹腔后,先注入200ral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然后吸出冲洗液,查找恶性细胞。继之再探查盆、腹腔腹膜后淋巴结。
(1)筋膜外子宫切除或子宫次广泛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适合于工a、 I b期,癌细胞分化程度为I级或Ⅱ级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子宫广泛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适合于I a、I b期病例、癌细胞分化程度Ⅲ级、病理组织学类型较恶性者(浆液乳头状癌、透明细胞癌)、I c期病例以及Ⅱ期患者。
2.放射治疗
(1)癌细胞分化差的I、Ⅱ期患者,宫旁有浸润者,可先行术前放疗。术前放疗常用腔内放疗,根据不同情况可给A点、F点剂量30~40Gy/3~4周,放疗结束2周后手术。
(2)癌细胞分化差、深肌层浸润、宫颈已浸润、盆腔有转移灶、血管淋巴管内有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应补充放射治疗。
(3)不宜手术的I~Ⅱ期病例可单行放射治疗。
3.药物治疗
(1)激素治疗:不宜手术、放疗或治疗后复发的晚期患者考虑首选激素,另外年轻I a期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也可考虑慎重应用。常用药物为:
1)己酸孕酮:500mg,肌注,每日1次,连续用6~8周后,改为250mg,肌注,每日1次;或500mg次/周,肌注。
2)醋酸甲羟孕酮(progesterone acetate):即安宫黄体酮,每日100~200 mg,口服6个月~1年。
(2)
化学药物治疗:晚期或复发病例,可联合化疗。使用方案有顺铂、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或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应用。
参 考 文 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魏丽惠,张育军.回允中.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J].妇产科临床,2001,2(1):4546.
[2]张惜阴.子宫内膜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张惜阴.子宫内膜癌.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
[4]张惜阴.子宫内膜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5]连利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