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2)

2013-07-06 01:18
导读:2.4.1水下灌注砼的性能参数。①砼原料。为确保成桩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保书(水泥出厂合格证、化验报告、砂石化验报告),如发现实样
       2.4.1 水下灌注砼的性能参数。①砼原料。为确保成桩质量,要严格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的质保书(水泥出厂合格证、化验报告、砂石化验报告),如发现实样与质保书不符,应立即取样进行复查,对不合格的材料(如水泥、砂、石、水质),严禁用于混凝土灌注桩。②砼初凝时间。一般砼初凝时间仅3~5h,只能满足浅孔小桩径灌注要求,而深桩灌注时间约为5~7h,因此应加缓凝剂,使砼初凝时间大于8h。③砼搅拌方法和搅拌时间。为使砼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流动性,应按合理的配合比将水泥、石子、砂子倒人料斗后,先开动搅拌机并加入30%的水,然后与拌合料一起均匀加入60%的水,最后再加入10%的水(如砂、石含水率较大时,可适当控制此部分水量),最后加水到出料时间控制在60-90S内。④坍落度选择。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因为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砼坍落采用18—20cm,并随时了解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人深度,气温高,成孔深,导管直径在250mm之内,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2.4.2 砼灌注操作技术。①首批砼灌注。砼灌注量与泥浆至砼面高度、砼面至孔底高度、泥浆的密度、导管内径及桩孔直径有关,孔径越大,首批灌注的砼量越多,由于砼量大,搅拌时间长,因此可能出现离析现象,首批砼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和易性变差,受的阻力变大,常出现导管中堵满砼,甚至漏斗内还有部分砼。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能力,以便迅速向漏斗加砼,然后再稍拉导管,若起重能力不足,则应用卷扬机拉紧漏斗晃动?这样能使砼顺利下滑至孔底,下灌后继续向漏斗加入砼,进行后续灌注。②后续砼灌注。后续砼灌注中,当出现非连续性灌注时,漏斗中的砼下落后,应当牵动导管,并观察孔门返浆情况,直至孔口不再返浆,冉向漏斗中加入砼。③后期砼的灌注。在砼灌注后期。由于孔内压力较小,往往上部砼不如下部密实,这时应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其密实度。④砼灌注速度。在控制砼初凝时间的同时,必须合理地加快灌注速度,这对提高砼的灌注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应做好灌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 结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的整个施工过程都是隐蔽工作,每道:工序都必须从严要求,保证施工质量,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必须选择先进的设备,合格的施工人员,严格把握每道工序质量,现场指挥人员要具有周密的组织协调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以防为主,各部门全面配合,对桩基各个施工环节要充分重视并精心施工,只有这样桩基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保证。

[1]吴玺.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的组合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0,(09):87-89.
[2]于英梅.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0,(01):65-66.
[3]张晖,张旭.浅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 2010,(02):69-70.
[4]吴雅荣.监理如何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3):175.
[5]莫毅舟.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06):221-222.
[6]蔡正凡.钻孔灌注桩在卵与砾石地层中的施工改进方法[J].太原科技,2010,(01):102-103.
[7]孙素进,李幽铮,孙玉庆.钻孔灌注桩质量检测与修补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01):144-146. 
上一篇:我国高速公路路基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 下一篇:不同道路配置形式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