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消费主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

2013-08-28 01:24
导读:不论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还是注重享受的生活方式,都是十分短视的。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其再生能力也有限,经不起人们经年累月的浪费和破坏
  不论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还是注重享受的生活方式,都是十分短视的。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其再生能力也有限,经不起人们经年累月的浪费和破坏。人类在肆意消费中体验到的短暂的快感,是以牺牲后代更为长远的幸福为代价,这代价不可谓不大。
  2.就个体的角度而言
  消费主义是一种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信仰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沉迷于财富的累积和感官的满足。他们认为消费品一定意义上象征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品牌越大、档次越高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也就越大。然而,Richins和Dawson在关于物质主义者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重视财物获取与消费的物质主义者比非物质主义者对生活更不满意。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中指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只有当人们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发自外在强迫性的而不是内在的需求和目标,只会阻碍人们求知与求美。艾伦•杜宁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活动只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活动,它不应被当做具有最高意义的活动,人类的追求应“从物质的一端转向非物质的一端”。
  牛津大学的心家迈克尔•阿吉尔认为,真正的幸福是被掩盖了的社会关系、工作和闲暇。社会关系主要是指家庭以及团体中个体与他人的关系,然而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人们减少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对社会问题保持更为冷漠的态度,人们彼此的依恋水平有所下降。在一些探索物质主义与幸福感之间潜在中介变量的研究中,Christopher等人发现控制社会支持会导致物质主义与积极情感的相关水平降低,这说明缺少社会支持可能是物质主义与低幸福感相联系的原因。工作的全部以及唯一目的成了物质利益这一外在动因,个体很少从工作中感受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所带来的愉悦。人们由于受到消费主义的极大驱动,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财物的获取之中,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可供身体与精神放松与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弗洛姆指出,消费的意义在于给人一种更幸福、更满足的生活。消费是通向目的即幸福的手段,遗憾的是,人们沉溺在消费主义所带来的虚幻的感官愉悦之中,将消费与幸福错误的划上了等号,以为物质性的东西能代替心理上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人精神上的荒芜,人的本质渐渐流失在对物的追逐中。如何才能摆脱消费主义的泥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呢?对于个人来说,Boven提出了一种更为健康的分配金钱的策略,即将可随意支配的部分更多运用到生活经历上面,比如等,而不是用于购买物质性商品。他认为这是由于生活经历不像物质财富那样容易受到负面的社会比较。而与他人比较正是产生不幸福的原因之一。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越来越多的学者倡导我们采取文化消费的方式。所谓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这种非物质追求的消费活动,在人们已经基本不需再为吃穿发愁的当今社会,能够最终实现人的全面。金钱的确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消费也的确能在带给我们物的享受的同时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如果把生活的全部意义都附加在这些冰冷的外物之上,随着它们的消耗人生的价值也会磨损。
  
  :
  [1]Burroughs J E, Rindfleisch A. Materialism and well-being: A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004, 14(3):198-212.conflicting value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2, 29(3): 348-370.
  [2]刘晓君.全球化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J].青年研究, 1998,(6).
  [3]贾小玫,文启湘.文化消费:国民实现幸福的上佳途径[J].消费经济, 2007, 23(5):3-5.
  [4]Diener E, Biswas-Diener R Incom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Will money make us happy.Unublished manuscript,Univ of Illinois, 2000.
  [5][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6]Richins M L,Dawson S.A consumer values orientation for materialism and its measurement: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2.303-316.
  [7]Christopher A N,Kuo S V,Abraham K M,et al.Materialism and affective well-being: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463-470.
  [8][美]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9]Boven L V,Gilovich T.To do or to have?That is the ques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5(6):1193-1202.
上一篇:浅谈如何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