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立体花坛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研究(2)

2013-09-29 02:24
导读:3.2结构造型 传统制作的立体花坛一般选用木制、钢筋或砖木等结构作为造型骨架,现在较多采用钢材作为骨架的主要材料。骨架材料要求轻盈,以轻质钢材为

  3.2结构造型
  传统制作的立体花坛一般选用木制、钢筋或砖木等结构作为造型骨架,现在较多采用钢材作为骨架的主要材料。骨架材料要求轻盈,以轻质钢材为好,它具有易弯曲、能形象地反映出图案的形状等优点。
  构架的制作是立体花坛成败的关键[8]。先用钢筋条搭建构架,之后用细钢筋条“编织”细节部位,形成网状结构,焊接的间距以15~18 cm较为合理,并在构架上安装用来提升它的吊钩,以方便组装和运输。然后有2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栽种植物,另一种是先在骨架上固定卡槽等栽植容器,再通过卡槽栽种植物。
  要充分考虑构架的可移动性和安全性。构架采取可拆卸的形式,便于搬运、安装;构架的基础一定要结实;构架还要经过防锈、防腐处理。
  3.3填充物及绑扎技术
  填充物即介质,可分为营养土、无机固定材料(如矿棉等)或传统的加草泥土。绑扎填充物的材料主要有遮荫网、塑料或麻布,固定绑扎可用铅丝、老虎钳、剪刀等工具。
  喷灌设施的安装与填充介质同步进行。自动喷灌设施由喷雾和滴管两部分组成,整个喷灌系统全部由电脑自动控制,随时调整喷出的水量,确保植物的新鲜。
  3.4植物配置与栽植
  3.4.1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原则。要因材制宜,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对丰富当地植物景观大有益处,但引种应遵循“气候相似性”的原则进行。耐瘠薄、耐干旱的植物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适应干旱的特殊器官结构,成活率高,适应于水源较缺乏城市的绿化[9]。
  3.4.2植物选择的要求。用于立体花坛的植物根据用途可分为立面植物和配景植物两大类,其中立面植物是表现作品的关键,用于立面的植物要求叶形细巧、叶色鲜艳、耐修剪、适应性极强。同时,在表现立体花坛不同的图案纹样时,要选用色彩上有显著差别的植物,以求图案清晰[10]。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3.5种植工艺
  如果是通过固定在骨架上的栽植容器栽种植物,需先在栽植容器底部铺上一层稻草或棕丝,接着将培养基质均匀填充进去,然后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植物栽植要均匀、紧凑,不留空隙,这样才能使其生长一致,色块均匀。如果是直接栽种植物,考虑到植物的生长,植物间需预留约5 cm的生长空间。
  3.6养护管理
  为确保立体花坛有较长的观赏期,必须加强后期的综合养护管理,主要包括肥水管理、定期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对花卉生长和花期的管理[11]。
  4注意的问题
  4.1以植物为主体,适量恰当地使用辅助材料
  花坛向立体化、多样化,而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育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故仍有一些场合需用人造花卉。但非植物材料只能在特殊情况下适当选用,如寒冷恶劣的气候条件、高空悬挂、特殊位置以及供远望观赏等,它只能是一种补充,绝不可多用、滥用,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坛。
  4.2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4.2.1积极开拓,不断增加新的植物材料。好的立体花坛作品必须依托于合适的植物材料,这对植物材料的品种及品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来开阔眼界,了解并掌握更多适用于立体花坛的植物用材。其次,要做好开发或引种工作,尝试新品种在国内立体花坛的使用效果。第三,要做好新品种的推介工作,让城市绿化部门更多的接受并广泛应用这些品种,达到立体花坛植物用材丰富多彩的目的。
  4.2.2提高表现力及细部刻画技能。国内立体花坛的造型相对简单,细部刻画很少,要有所改变,可以从以下5方面着手:①立体花坛的发展,可以侧重作品的感、艺术表现力,避免极端写实;②要认真体验生活,细致观察事物,只有较好地把握现实,才能在此基础上有逼真的创造;③要有较好的美术或雕塑功底,立体感和比例感强,能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并提炼形成作品;④熟悉各种骨架材料和植物材料,能熟练地予以应用;⑤对色彩有较好的把握,通过冷暖、明暗、对比、过渡等方面的处理,更好地刻画细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2.3不断完善微喷技术。一方面,要提高节水性能,使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要改善喷头的堵塞问题,对过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4.2.4更好地应用现代声、光、电及水体为立体花坛服务。手法上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工艺,做到传统风格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
  4.3深度发掘传统文化内涵,促进立体花坛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有深度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文化创新并善加应用,使之成为立体花坛的魂魄,才能使我国的立体花坛真正具有自身的特色,并在文化的引领下可持续发展。
  4.3.1文化内涵的阐释。①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也正说明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如茶文化、竹文化等。立体花坛可通过具体的作品对这些不同的文化进行表达[12]。②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文化。因此,深度发掘立体花坛的传统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③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④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
  4.3.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涉及节日与习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传统艺术文化、神话传说、名胜古迹景观文化、文物艺术景观文化等,对立体花坛进行文化探索有助于立体花坛的艺术生命保持常青。只有充分重视立体花坛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更吸引观赏者。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4.4注重并强调立体花坛的生态意义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生态园林建设正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景观”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立体花坛以生态绿色植物作为艺术创作的表现基础和手段,生态之美应成为其表现的对象。要重视立体花坛的生态意义,在立体花坛的景观设计中融入更多生态理念和人文理念,使与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得以完美结合,并体现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3]。
  4.5立体花坛要科学规划、适度发展
  立体花坛的高度、形态、色彩、规模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立体花坛的科学研究、文化探索,使这一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应当成为我国园艺工作者关注的议题。
  立体花坛是一项高端复合型城市艺术,推广这种艺术,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准、文化水准,还需要耗费较多的植物材料和财力,以至土地、水资源等,必须高度警惕各地不顾自身条件推广立体花坛现象的出现。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经济正处于发展时期,一些经济尚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仍应以大众绿化、生态绿化为主;即使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国际都市,也要在做好科学发展规划、建立严格审批制度的前提下,适度健康发展立体花坛。
  坚持以植物为主体,注意提高文化艺术品位,把艺术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节省开支,不以“大”为追求目标,这才是立体花坛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5
  [1] 黄月华,朱敏,张伟.花坛艺术与环境设计[J].园林,2001(6):15-16.
  [2] 洪崇恩,蓝海浪,刘秀丽.集立体花坛艺术之大成——2006上海国际立体花坛大赛综述[J].中国花卉园艺,2006(21):7-9.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 舒大慧,张建福.从上海国际立体花坛大赛谈立体花坛制作[J].中国花卉园艺,2006(21):15-16.
  [4] 张黎.活动花坛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02(2):51-52.
  [5] 赵祥云.花坛、插花及盆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6] 朱秀珍.花坛艺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 孟庆武.北京节日花坛[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 顾新民,陈洁.浅谈路桥节日立体花坛发展[J].技术与市场,2006(6):26-27.
  [9] 朱仁元.花卉立体装饰[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0] 王迎新,付彦荣.立体花坛的制作与欣赏[J].现代园林,2007(5):80-81.
  [11] 王显红,彭光勇.试论首都大型节日花坛的发展及展望[J].中国园林,2002(6):18-21.
  [12] 黄宛尤.应时景象——浅谈立体花坛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园林,1995(3):10-11.
  [13] 赵力平.论城市文化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00(2):108-110,107.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及补救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