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分析(2)
2013-11-24 01:41
导读:2.3农民的工程需求意愿和工程投入意愿形成反差 农民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是非常强烈的,无论是排涝沟道,灌溉渠系,水源,还是水土流失治理,农田桥
2.3农民的工程需求意愿和工程投入意愿形成反差
农民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是非常强烈的,无论是排涝沟道,灌溉渠系,水源,还是水土流失治理,农田桥涵,可以涉及到水利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另一方面,农民的收益来之不易,底子也薄,有的是有投入意愿,却能力有限,有的是有些能力却没有意愿,并且即使投入也是杯水车薪,真到了急切的时候,也只能小打小闹,粗放而缺乏性和合理性,这方面即有农民思想保守,靠天吃饭的想法在作怪,也有地多人少,单位投入压力大的原因。
2.4农民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很顽固,思想不开放,不思进取
国家农村水利投入体制的转变并没有在农民那里得到回应,他们还没对此形成认识,仍然是依赖国家依靠政府。
2.5爱辉区农田水利“民办公助”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与其他小型农村公益设施项目相比较,国家补助少,农民责任心不高,自愿能力和意识不强,认识不够都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而其他公益项目属国家重点项目,产权归国家所有,但管理上的缺陷,使工程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民办公助”项目产权归农民所有,而农民自筹资金困难,自筹能力低,更加抑制了工程的建设。
3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今后一段时期应采取的措施
1)把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借助外力求,多措并举、积极筹措,千方百计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2)加大政府投资规模,增加项目区覆盖面。建议从县一级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基金,从粮补中给农民加大补助资金,作为农民自筹建设的专项资金。
3)合理分摊政府与农民、中央与地方投资比例,保证地方和农民投入落实到位,县(市)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相关部门给与技术指导和监督。因地制宜的确定资金管理和使用方法,推行
项目管理与规模管理、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的方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加强农民的工作,提高农民顺应形势,认识新技术,新方式种植的重要性,开放思想,打破传统,看清发展趋势。
5)完善“民办公助”投入机制。提高政府补助资金规模,加大补助比例。提高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加强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能力的
培训和指导,提高“民办公助”的层次和管理水平。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强“民办公助”机制的活力。
4农业水利基础建设
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方向积极地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近年来爱辉区财政虽然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受多种因素制约,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特别是投入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困难、最现实的问题。对此制定“以国家投入为主、政府配套为辅、农民积极参与”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针。按照先平原后山区逐步覆盖全区的方针,把有限的资金向沿江乡镇和重点项目集中投入、重点推进,力争在规模和水平上实现突破,捆绑使用资金,突出重点集中建设,促进农田
水利工程发挥规模效益。
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专题推进,全方位使各项工作取得进展。多措并举,积极筹措,千方百计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