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2)
2014-01-16 01:22
导读:2.3预应力管桩 2.3.1施工工艺。该段管桩采用静力压入法施工工艺,流程为①场地平整,桩机就位;②静力压入第一节桩;③起吊第二节桩;④电焊接桩,检
2.3 预应力管桩
2.3.1 施工工艺。该段管桩采用静力压入法施工工艺,流程为①场地平整,桩机就位;②静力压入第一节桩;③起吊第二节桩;④电焊接桩,检查焊接质量和垂直度;⑤静力压入第二节桩;⑥重复打桩工艺,直至达到设计桩长;⑦移动桩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2.3.2 质量控制要点。①接桩。采用端板焊接法进行接桩,焊接前,先将下节桩端板除污、除锈,清理干净铁件表面后,上、下桩段对齐,上下两块端板轴向错位小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若两桩段之间有间隙,用厚度适当的楔形铁片填实焊牢,焊条采用E43型。焊接时采取分层对称连续施焊,以减少焊缝变形引起节点弯曲,焊接3~4道,焊缝连续、饱满,焊缝在条件下冷却停约1分钟,并以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桩。②截桩。沉桩到位后仍有一大截管桩外露时,应实施截桩。截桩采用专用切割机,边切割边浇水。严禁在管桩没有完全切断时采用大锤敲断或桩机别断。③“浮桩现象”控制。a.选择合适的压桩顺序,以减少后打桩挤土对先压桩的影响。主要有先内后外、先深后浅、采取跳压、对称施压、分段均衡施工等措施。b.选择适当的压桩速度。压桩速度太快,日入土桩量太大,将造成土体剪切及固结时效未到,超孔隙水压力未明显减弱,土体应力未消散,加剧了挤土效应。c.加强排水,尽快使压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常用措施有井点降水、砂井排水和塑料排水板排水措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对于大面积软土地基的处理,应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结合水文气象资料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试验,经技术论证,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
[1]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张留俊,等.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