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5.2废水pH值的大小
pH值不同,废水能植物的生长状况影响不同,进而影响其净化效率。用水葫芦、水花生等7种草本植物净化酸性造纸废水结果表明,废水的pH值最低不能低于5.84,否则植物的生理机制受损,净化功能下降,导致植物不能很好地吸收重金属。
1.5.3废水的性质
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低、N和P含量大小以及污染物是否易降解等性质,对植物净化效率而言很重要。如凤莲处理炼油废水实施运行最佳条件为:65mg/L<COD<130mg/L,临界有效点为COD=262.6mg/L13.一旦超过临界点,植物受伤程度越大,净化作用就越小。同样,N、P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高浓度反而有害。对水葫芦而言,造纸废水中N、P浓度为15mg/L~20mg/L左右净化最好。
1.5.4净化时间
净化时间的长短及季节变化对植物净化效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水生植物凤莲净化富营养化湖水滞留时间≤2d时,净化结果不明显;延至7d时,净化效率提高50%~80%。同时,植物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气候下正常发挥其功能,但严寒天气就会使一些植物冻坏,生理代谢受阻,不能很好地净化污水。如华南地区气温下降至4摄氏度时,静态培养的凤眼莲就会发生冻害,难以越冬。
当然,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废水流量及流速、废水中溶解氧的大小等因素同样制约着水生高等植物的净化能力。
2植物净化的利用与发展
2.1水生高等植物净化技术的优势
水生高等植物治理污水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有以下4个优点:①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②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原有环境,有较高的美化环境价值;③治理污染时可以收获植物和生物能源,获得经济效益,如水葫芦净化塘,每年每公顷可产沼气58400m3,折合节约标准煤46.72t;④操作简单,投资少,其基建投资、运转费用和能耗均为常规二级处理方法的1/3~1/5.
2.2现状问题
目前水生高等植物净化污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管理上控制不当,未能及时打捞过剩的或干枯的植物残体,就会致使二次污染的产生(如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的释放)。其次,一种植物一般只能吸收降解一种或有限的几种环境污染物,而对其他浓度高的污染物可能会中毒,因此对于推广作用有局限性。再次,水生植物自身在污水生长,极易在水面屏蔽产生自屏蔽效应,会压迫环境;同时,密度过大也会滋生蚊虫细菌。第四,不能科学地筛选出抗性大的植物,并且净化的系统工艺设计也未考虑最优化配置和后处理问题,导致净化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
2.3今后的发展方向
⑴可继续采用水生植物多种组合建配置或多级水生植物串联塘,形成一定的净化层次,这样有利于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季节性交替互补。
⑵对于冬季低温期处理污水,要对其中不耐寒的植物采取覆膜或改变生态位的越冬措施。
⑶可与其他工程技术结合,建成复合污水处理工艺。如有学者采用煤灰吸附和植物氧化塘复合处理废水,分为三个系统:混合吸附→快速沉降→水葫芦氧化塘自净系统,去除COD为80%以上,水也可以供生产循环使用。
⑷可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治污的高等植物,推广超累积植物,通过改进、改变使其生长周期缩短,生长速率加快,提高净化能力。
⑸对水生植物净化系统要有后处理清洁工艺,使其变废为宝,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能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