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灌溉工程及技术的传(5)
2013-08-30 01:02
导读:[2]邹广荣《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四十年来的成就》,《水利水电技术》1989年第9期 [3]古传庆:《山湾塘的由来》,《四川水利》1997年第6期。 [4]详见张芳:《
[2] 邹广荣《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四十年来的成就》,《水利水电技术》1989年第9期
[3] 古传庆:《山湾塘的由来》,《四川水利》1997年第6期。
[4] 详见张芳:《中国古代淮河、汉水流域陂渠串联工程技术》,《中国农史》2000年第1期。
[5] 《淮河纪行》,上海出版社,1985年。
[6] 徐文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利史志专刊》1992年第1期。
[7] 张天真:《中国水利与环境》,出版社,1990年。
[8] 都江堰管理局《都江堰》,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以下出处同。
[9] 贺珍《我国的坝土建设》,《中国水利》1990年第1期
[10] 范瑱《民间过水土坝赵家闸》,《中国水利》1990年第3期
[11] 《元史》卷66《河渠志三》称:元至正十一年(1351)贾鲁堵筑黄河白茅堤决口时,“作西埽者,夏人水工,征自灵武。”
[12] 详见《草土围堰施工与经验》,《宁夏水利·宁夏水利史志专辑(一)》1983年第1期。
[13] 杩槎:用竹绳将三根圆木捆绑成鼎足形,成为支架,中设平台,台上置石块,保持稳定。时以多个支架排列成行,在迎水面上架系横木及竖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即可起挡水作用。开堰时只要砍断捆绑杩脑顶上的竹绳,并用大绳拉倒,杩槎就自行解体。
[14] 竹笼:用竹篾编制成直径0.6米,长10米的笼(标准笼),笼内装满卵石。
[15] 桩工:在基础打入木桩,如卵石滩打桩困难,则采用挖坑栽桩的办法,以保护岸脚和建筑物。
[16] 羊圈:一般在3—4米见方的木框内填石,用于水流湍急处作护岸基脚和堰坝的基础。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7] 都江堰管理局:《都江堰》,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104-111页
[18] 《我国渠道防渗主要衬砌形式简介》,《水利水电技术》1979年第3期
[19] 刘世清:《陶管在灌溉输水中的应用》,《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86年第2期
[20] 河南省水利厅
办公室整理:《介绍河南省偃师县东寺庄社的地下渠道灌溉网》,《水利化经验选集》,科学普及出版社,1959年。
[21] 滕流慧、聂建平:《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前景》,《水利水电技术》1997年第3期
[22] 徐国荣、罗顶明:《清嘉庆年间的石质倒虹管》,《四川水利》1986年第5期
[23] 张惟:《关于利用多泥沙河流发展引洪淤灌的几个》,《水利水电技术》1983年第9期;辛树帜等《中国水土保持概论》,农业出版社,1982年。
[24] 侯文渠:《关于丘陵地区改造老式塘坝的几点意义》,《安徽水利科技》1980年第3期。
[25] 涂兴文:《黄河流域涝池塘坝的发展》,《黄河史志资料》1993年第1期。
[26] 左振民:《坑塘建设是治理旱、涝、碱的有效途径》,《水利水电技术》1983年第2期。
[27] 周昕:《论传统农机具在当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农史》1995年第2期。
[28] [元]任仁发:《浙西水利议答录》;[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7《江南五》。
[29] 朱正文:《低洼圩田吨粮田建设中的水利措施——四分开两控制》,《水利水电技术》1979年第7期
[30] 江苏省水利厅、水利学会:《中国古代太湖水利技术成就·海塘工程》,《江苏水利科技》1983年第2期。
[31] 黄宗壁:《鱼鳞石塘的结构及其》,载《太湖水利史论文集》,1986年。
大学排名 [32] 唐其钊:《新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疆水利科技》198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