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中应注意的卫生防疫(2)
2013-09-14 01:13
导读:⑹ 杜绝因供水水质污染而感染传播疾病。因水质受到污染而造成的疾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事件,国内外均有过报导,因此,应对供水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均
⑹ 杜绝因供水水质污染而感染传播疾病。因水质受到污染而造成的疾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事件,国内外均有过报导,因此,应对供水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均应重视,避免二次污染和回流污染,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⑺ 避免通过接触而交叉感染。公共走道照明控制开关应采用光控和声控方式,不应采用触摸控制方式,以减少住户触摸而交叉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4、住宅各专业设计紧密配合,防止因室内环境污染而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播室内空气受到污染,就有可能引起人体的各种疾病。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相互协调,通力合作,从各专业角度,认真考虑卫生防疫的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控室内环境污染,避免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4.1建筑、室内装修专业 ⑴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 ⑵ 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有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并预留安装排气机械的位置和条件。 ⑶ 室内氡气有80%-90%来自地基土壤,因此降低室内氡浓度的有效办法是经常开窗通风和建造防氡地基,密封室内的细小裂缝,堵住地下氡气进入室内的通道。 ⑷ 对装修设计和材料、部品选择进行严格的把关,使室内装修十分重视环保和防污染,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环保型材料和部品,使用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先进技术及设备,防止成品家具对室内造成的污染。 4.2.设备专业 ⑴ 地漏水封存水弯应经常有水补充,防止干涸。如可采用无水封地漏加P型存水弯,并由洗脸盆的排水给P型存水弯补水,或采用多通道地漏等。厨房不宜设计地漏,以利于减少虫害的滋生和废气的污染。 ⑵ 住宅室内不得以设置吸气阀替代通气管,而应设置伸顶通气管,因吸气阀只能靠吸入空气,防止负压破坏水封,且其阀瓣一旦老化,将造成室内污染的严重后果。 ⑶ 通气管应直达屋顶,不得与风道和烟道连接,且其管口应避开门窗,也不宜设在建筑物挑出部分的下面,以防止臭气污染室内环境。 ⑷ 排水管道渗漏、凝结水对物品等的污染和损害应得到充分重视,要从选材及安装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排水管道的渗漏、结露而污染室内环境,传播病菌。 ⑸ 建筑设备管线应相对集中设计。高层和多层住宅必须设置垂直管道井。排污立管宜单独设置。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 ⑹ 空调系统的过滤器以及风道、风口会成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污染源。同时家用空调系统的过滤网、风管、吹风机也是病菌和病毒生存繁殖的栖息地。应注意消毒灭菌和室内的通风换气。 ⑺ 在厨房灶具或吸烟处要设局部排气设备,厨房排油烟机的排气管通过外墙直接排至室外时,应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构件。 ⑻ 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期间,应有室内新鲜空气交换和补充设备。特别是采用中央空调系统的住宅,要有防止诸如军团菌等细菌感染的措施。 5、小结总之,流行性病在住区中的传染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从
统计学上讲,居住密度大,势必造成交叉感染的概率和疫病发病的风险大。但如果我们通过规划、建筑和设备等专业的精心设计,从设计源头来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提高住区室内、外的环境质量,则发生流行性传染病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此外,随着住宅的,我们应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创新设计,提高住宅的卫生防疫性能。如为解决住宅楼通风不足的问题,在我国住宅中可以考虑引进国外流行的“家用新风系统”,将经过除尘过滤与湿度处理的新风主动补充到室内;在住宅屋顶通风道顶端安放蘑菇风机,主动排放卫生间的污气;在施工中有针对性地采用抗菌制品和建筑材料,如对卫生洁具及电梯控制面板等公用设施采取具有持久抗菌的功能处理;此外还有采用变频调压供水和管道分质供水技术可有效地提高供水水质,最大限度地减少供水的二次污染问题,避免水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