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小学音乐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2)

2013-05-09 18:15
导读:想象 的场景,在轻快的歌声中表演起来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得对歌曲的深入欣赏、学唱和表演更加顺理成章。 3、音乐教师的课
想象的场景,在轻快的歌声中表演起来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得对歌曲的深入欣赏、学唱和表演更加顺理成章。

3、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在音乐课堂中,不少教师仍然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一些教师还是未能放下自己的“尊严”,对于一些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并不能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有些教师表面上是在积极引导学生,但实际是一问一答的牵引式教学,目的是将学生牵引到自己教学预设的答案中。如此的引导决非新课程所倡导的引导,也不可能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也没有在学生真正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引导与促进,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语态要和蔼,让学生能亲近,并能大方地倾诉自己的见解。
 
4、有效的课堂讨论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或全班方式经常开展一些讨论,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讨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思索,掌握的知识会更深刻、更准确,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会更系统、条理。
 
   四、小学音乐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交互氛围,促成师生有效互动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心情舒畅的时候学习,工作,思路才会开阔;而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思路就会狭隘。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会勇于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观点,才会勇于表现自我,标新立异。在音乐课上,最明显的就是能大胆自信的唱,表演。通过设计游戏情境,营造活跃的气氛,让学生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使学生知道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带来的好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自由、愉快的教学氛围是促成交互的动力之一。教师在课堂中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能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满足学生的社会接纳、决策、亲和等各种交往需要,使学生愉悦、积极地参与交互。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运用情感交流,教师应该通过语言、微笑、眼神、手势等媒介与学生产生表情互动,相互感染。如:歌曲《可爱的羊群》是一首描写辽阔、美丽的蒙古大草原的优美、抒情的歌曲。在演唱时,教师眉毛上扬,面带微笑,脸部与眼神流露赞美、向往之情,向学生传递着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受到感染,有的舒展双臂、有的身体轻轻摇动,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表达内心的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在和谐气氛中,相互感染、相互碰撞、相互激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探索的气氛,不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帮助一些学习困难的同学,起到互助的作用,通过音乐将彼此间的情感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交流,无形中形成了交流合作的良好气氛。
 
  (二)围绕音乐学科审美特征,促成师生有效互动   
 
    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具有意象的流动性、感知过程的听觉性、内在情感的直接性、审美创造的再现性,艺术欣赏的理解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感觉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适合的表演手段,通过音乐表演表现内心的情感。在音乐课上,我们不但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而且还要好好的利用这一特征促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学生们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比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我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蜡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我唱起来,同时我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全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师生之间默契的互动达到了,学生们也深刻理解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
 
  (三)进行科学的深入预设,促成师生有效互动
 
    儿童的天性“活泼、好动、天真、好玩”,他们注意力的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有密切联系。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学生们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去思维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使美妙的旋律、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情景、绚丽的画面融为一体,自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自然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科学的预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欣赏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如在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课前教师可以精心布置教室,在墙上,窗上都贴上“小兔”、“小猴”、“小象”等动物的图片,让小朋友一进音乐教室,就感觉好象进入了动物园,其次,精心制作多媒体画面,画面中描绘了勤劳的小熊猫和其他小动物们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他们快乐而和睦地相处。接着教师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结合投影片演示,生动而富于情感地导言:一天,太阳仅仅又象往常一样,早早地露出了笑脸,美丽的大森林醒来了,小动物们也都醒来了,这时小鸟揉揉小眼睛,转动着小脑袋,唱着歌,拍打着翅膀飞出了窝,半路上小鸟碰了两只起很早的小熊猫正摇摇晃晃地抬着一桶水并且唱着歌往回走呢,“熊猫姐姐,你们怎么起得这么早呀?”小鸟问。“小鸟妹妹,因为我们打完水还要到百货店做生意呢。”熊猫回答……老师的语言和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同步进行。此时,绘声绘色的讲述,栩栩如生的画面,活泼诙谐的音乐,视听结合,把学生带入起伏跌宕的

上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