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启发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索生命科学问题,也是一种方法。用过这种方法的人知道,在讲完道理后要中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证明一些原理,结果受到了许多中学生的欢迎。例如中学生设计的《小麦栽培》从播种到开花结果,最后还要制成整株标本。从中不仅观察了出苗、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禾本科特征,而且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看到他们的实验和效果,也看到了未来的人才在成长。
五、启发中学生去应用
生命科学概念的形成,不仅仅是能够用它去分析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更重要的是能应用生命科学概念从事推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介绍工农业生产和军事方面怎样应用这些科学原理,可以开阔中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应用中进一步理解这些原理。
介绍一些小制作也是一个办法。例如制作细胞模型和简易放大镜。在讲完花之后,让学生模仿真正的花作纸花。这种制作的介绍,最好在讲完道理后,在制作方法上不一定讲得过细,留给中学生一些创作的余地。介绍一些方法也可以引导中学生应用所学的生命科学知识。例如讲完《植物群落》后,可以让学生自作植物群落盆景,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激发学生去探求技术上或科学上尚未解决的难题更是个办法。
六、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必须有持久的、稳定的兴趣,才能经过长期的钻研,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而学习兴趣能否持久和稳定,往往与教师和教学有关。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直观形象,能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学生兴趣就高,而且较为稳定。此外,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初中学生意义识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他们对识记的材料能进行分析,比较、逻辑联系,通过理解把它记住。而且,生物学知识中绝大部分是形态、解剖知识,如果运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牢记所学的知识,深刻理解各种生物之间,各组织器官的因果关系。如教初中的《动物学》,所讲授的动物门类繁多,形态结构复杂,适合采用分析比较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可以找出前后两类动物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处,明确不同门、纲动物在进化上的位置,进而明确这些动物之间存在前后亲缘关系。在分析比较了各门、纲动物的知识后,将全书所介绍的各门、纲动物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类进行列表对比复习,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各门、纲动物形态、结构、生理、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并填入复习总表,较好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的知识也更牢固、更系统。在初一《植物学》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形态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以及各种植物类群在生活习性、生理功能和进化的地理位置上的比较,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七、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因为每次活动几乎都包括观察、回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因此,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根据这一道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发动学生采集动植物标本,组织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写生物日记,记录一些物候现象。此外注意从报刊杂志上摘录并向学生宣讲一些生物科技动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使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经久不衰,同时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思想、兴趣爱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总之,兴趣可以培养,也可发展。只要能从学生的心理特性的教材内容去启发,并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历程,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他们的学习兴趣便能向正确而持久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