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2)
2013-05-15 20:29
导读:(一)社会层面 目前高职院校虽然在数量上占比例比较大,但社会地位并不高,这就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加大软硬件方面的投人,促进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减
(一)社会层面
目前高职院校虽然在数量上占比例比较大,但社会地位并不高,这就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加大软硬件方面的投人,促进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减轻高职院校办学的压力。2005年l0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是对职业教育的肯定,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通过扩大宣传,要逐步形成一种对高职类教师公共信任和支持的社会环境,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自尊感,对高职教师抱合理的社会期望。另一方面,社会的重视及竞争力的提高也有利于高职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进修教育、收入等方面和普通高校教师获得同等的机会,更有利于营造出平等、公平的氛围,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扩充到高职教师队伍中,使高职教育的发展得到有力的支撑。
(二)学校层面
在学校层面上,主要是高职院校本身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
生活环境。这个环境不仅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还包括心理方面的良好氛围。
1.改进学校内部的教育评价系统,评价要做到公开、公正、科学。同时,增加对教师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两方面。具体可表现在优
化学校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支持教师的教学、对其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并给予物质鼓励等等。
2.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学校要尽力完善办学条件,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尤其是为高职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价值感及归宿感;加强民主化,增加高职教师的参与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软硬件上提高高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减少其职业倦怠水平。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高职教师的心理咨询、心理
辅导与心理救助的机制和机构,在职业倦怠尚未出现或初见端倪的时候,就进行关注,提供相应的抚慰,而对于某些依靠自身力量实在无法摆脱和治愈职业倦怠的高职教师,则应当给予系统而科学的心理诊疗课程和康复训练,最终帮助其迅速走出职业阴霾,重建职业自信,重拾职业乐趣。
(三)个人层面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高职教师必须进行自我调适,减轻和消除职业倦怠的影响。
首先,高职教师必须树立积极的心态,以这种心态投身于学校的工作和社会的发展中去,教师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职业倦怠的困扰,当发生工作倦怠时应积极应对,正确认识倦怠来源,通过自省或主动寻求帮助,加以化解。
其次,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与自己不能很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难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不一定要脱产或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以下两种方式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1.举行研讨会提高教育专业技能。在服务领域提高专业技能被证明是减轻压力和倦怠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教育行业中,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则是减轻压力的关键,而要想提高教师课堂控制能力,举行研讨会是一个有效的措施。研讨会一般有两个阶段:诊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办法;处理阶段,培训教师用最好的办法来解决此类问题。2.成立职业帮助小组。职业帮助小组是另一种帮助教师应对职业问题和压力情境的方式。在这样的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彼此信任自己的能力,共享相同的问题和经验。职业帮助小组既可以帮助成员处理特定的职业问题,也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大多数小组遇到的一般压力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