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特色产业(2)
2013-06-26 01:08
导读:1.为县域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渗透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发
1.为县域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渗透到地方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技术优势,形成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效益。如:依靠科学技术,优化种植业布局,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生态
林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工业体系;研究现代流通,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等。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生产与技术优势。职业教育的科研方向是技术应用开发,研究领域重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上。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依托特色产业、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最终目的是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
2.职业教育要与产业集群发展对接,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加强紧缺人才重点专业建设,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需求办好特色专业。如恩施州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的重点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调整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以主导产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全州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十一五”期间高职专业由30个调整增加到40个以上,集中资源打造2~3个省级精品专业,办好畜牧兽医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新增1~2个全省教改试点专业、1个全国教改试点专业。二是统筹规划中职专业结构布局。按照“四大城镇群”、“ 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的产业分工要求,结合州外市场紧缺人才需求状况,充分发挥各校办学优势,优化中职教育的专业结构。重点建设
养殖、生态农业、畜牧兽医、生化医药、
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数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床、电子电工、电子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护理、路桥、公关
文秘、酒店服务与管理、烹饪、旅游、广告设计制作等20个专业,争取其中10个建成省级重点专业。新增
环境工程、模具加工、城镇规划、矿产资源等专业,适应全州经济发展及人才市场变化的需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企业是最了解职业岗位专业需求的。职业教育要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主动加强与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沟通,或是通过市劳动部门、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人才市场等组织,了解不断发展的产业经济对于职业岗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改革,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形成“根据产业需求设置专业,针对企业要求开发课程;课程满足职业,技能保障就业”的良性循环。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针对性,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培养,搭建就业平台。
(二)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培养现代农业人才大军
积极构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初中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一是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机制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注重培育新型农民所需的知识技能,改变过去人人能从事农业的思想,把对农民的教育贯彻始终,切实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面和普及速度。二是要增强各级政府科技兴农的意识,转变办学观念,扩大农村教育投资规模,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要依托县级职教中心发展县级职业教育,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相适应的初、中、高级职业教育,主要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三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以职业技术学校和农广校为主渠道、各种产业基地示范培训和各种短期培训为补充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鼓励引导企业投资职业技术教育,开展“校企联姻”、“校企共建”活动,聘请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实地培训指导。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在农村初中普遍开设地方性《实用技术》课程。深入抓好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完善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培训相结合、政府组织与用人单位自主相结合的多层次、开放型培训网络。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国务院西开办等.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Z].国西办经[2006]15号.
[3]于永超.县域经济发展论纲[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
[4]于永超.基于循环经济的特色产业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