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2)

2013-11-08 01:12
导读:口语交际方面,西方人简单直接,而中国人含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强烈的时间观念再加上本身直爽、果断的性格,西方人的表达方式是“开门见山”。

  口语交际方面,西方人简单直接,而中国人含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强烈的时间观念再加上本身直爽、果断的性格,西方人的表达方式是“开门见山”。如:在英美国家,赞美别人和接受别人的赞美都是非常平常而且非常正常的事情。英美人听到别人赞美时,通常用“Thank you”来回答。比如,别人说你的衣服漂亮,你就应该说“Thank you”,而不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哪里哪里”,或“一般一般”,通过“自贬”而达到谦虚的目的。再比如,当我们在别人家里做客,主人问客人是否需要饮料时,按中国人的习惯我们一般会出于礼貌而客气的回绝一下,说:“别客气,不用了。”但中国的主人一般还是会给客人送来,客人也会接受。而西方人如果听到“No, thanks”,主人就不会给客人提供饮料了。另外,中西方人们打电话时的问答语也不同。在中,接电话的人先报自己的名字,或电话号码等;在中,接电话的人习惯首先要弄清楚对方要干什么,要找谁,绝不会自己先字。

  书面语交际方面,英语表达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句子比较严谨。汉语对句子形式的要求没那么严格。英语最重要的句法结构是主谓结构。一个英语句子通常以一个主谓结构为主体,称之为“简单句”;多个主谓结构通过各种形式的连接便组成了“复合句”。如: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等。英语中还有许多的固定句式,如:牛津英语8BUnit6 Grammar中的“It is+adj.+to do sth.”、“It is+adj.+for sb.+to do sth.”、“It is+adj.+that从句”等等。汉语造句则很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语言上也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样性,但注重隐性连贯。
  英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例如:牛津英语8B Unit6 Charity walk 的第一课时Comic strip 中有这么一句话:“I don’t think you will ever finish your walk.” 而汉语中我们要说:“我认为你永远不会完成你的行走。”同样的句式教材中还有多处。再比如:中英文对待否定疑问句的应答上也不同,如:“You didn’t finish your homework, did you?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回答:“Yes, I did.” 而不是:“No, I did.” 大学排名
  英语注重语法规则,有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等,但这些在汉语中却没有。英语与汉语之间语言表达的不同、句法结构的不同充分说明了不同背景的人的思维方法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
  3.挖掘阅读中的文化内涵
  牛津英语教材选择的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若能有意识地挖掘文章中的这些内涵,并增加些背景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牛津英语7A Unit3 Let’s celebrate的阅读材料是有关万圣节,那么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意识让学生去查找有关万圣节的、文化、习惯方面的知识,学生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搜集英语国家的其他盛大节日的内容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等的背景知识,并且可以由节日而延伸到西方国家人们的送礼方式。阅读材料中蕴含的文化有许许多多如: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购物方式、服饰特点、居住状况等等。
  此外,广泛涉猎、大量阅读,是扩大学生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文化差异的信息会体现在中外生活的角角落落,哪怕一则简短的广告也会携带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平时教师要注意收集英语国家的报纸、节目预告单、菜单、商品说明、标志等材料,让学生阅读并用于课堂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效的。
  4.通过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英语文化
  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可以拓展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渠道,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拓展他们的英语文化知识。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歌曲往往能反映一个的心声,能代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组织学生排练英语情景短剧,使学生在反复排练中切身体会西方国家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搞生日聚会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参加聚会并赠送礼物,在活动中了解并比较中英文化待人接物方面的异同;在一些盛大节日到来之时,可以搞化妆晚会如:“Halloween Party”、“Christmas Party”等。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方面的能力能很快得到锻炼,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异国文化,体验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读、多看、多听英语材料如:各式各样的英文报纸、杂志、图书、音像资料等,在提高阅读、听说能力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
  四、结束语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在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必须加强的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杜学增. 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9月
  [2]平洪, 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1月
  [3]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7月
  [4]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上一篇: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