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2)
2014-02-06 01:17
导读:通常文章中点的讲解总是让学生觉得乏味。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等方式让
通常文章中点的讲解总是让学生觉得乏味。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的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课堂上我们可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工夫。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这样的教学就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如杜威所说: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如,在讲解“if only”的用法时,笔者就利用课堂,看见一学生上课在玩手机,笔者就自然引出这句话“if all of you only study hard”(要是你们都努
力学习就好了)。然后让学生操练这个句型,不是采取翻译的方法,而是采取这样的游戏活动: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做一个动作,另外一个学生根据这一动作,用“if only”造句。如,一个学生做出睡觉的姿态,另外一个学生马上就说“if I only sleep now”。学生造出来的句子很幽默,也很独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看英文或英文版动画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英语,让英语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我们在设计听力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英语歌曲来提高听力能力。教师可以把听力听写的环节设计为,让学生来听一首英文歌曲,然后完成歌词的填空。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声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听力能力,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小结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才可能充分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这对其他一些学科,如工科等学科,也许难以做到,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每位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你的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让教学艺术服务于你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当然,这并不意味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同时也不能刺激同学积极参与。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既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学艺术论[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3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沛西?能.教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4]李成良.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