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专英语学困生持久学习兴趣(2)
2014-02-22 02:38
导读:中专学困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是因为多次反复挫败的体验,使他们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出于本能的一种逃避反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学困生
中专学困生在课堂上表现沉闷是因为多次反复挫败的体验,使他们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出于本能的一种逃避反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学困生看到希望,成功的体验可以带来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喜欢上英语。班杜拉指出:“人们很容易有强烈的自尊心──只要降低目标就好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对学困生要降低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学习目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操之过急,可先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根据学困生具体的英语水平“量体裁衣”,设定他稍作努力就可以完成的目标作为起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对于每单元的词汇,刚开始时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不必要求他们会拼写,只要能知道中文意思即可。慢慢地再要求他们能读部分单词,一个单词能写出几个字母就算完成任务。再以后可以在每个单元圈定几个单词要求他们掌握。目标容易达成,他们的学习英语的信心也会逐渐提高,而且实际完成情况往往还能高于目标。这期间再辅以教师由衷的赞扬和鼓励:“Great!”、“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I’m sure you can.”“I’m proud of you.”等。成功的体验加上适时的赞赏,使学困生信心倍增,自然就会克服对英语的畏惧,并重新唤醒他们学习英语的自我效能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多数英语学困生书写很不规范,我就先让他们从26个字母开始练习英文书写,按照字帖一步步来,对于取得进步的不吝赞美之词。鼓励他们只要能把英语写好,就一定能学好英语。慢慢地,字母练好了,再写单词,然后是句子,最后是抄写课文。这期间,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品在班上张贴。一个月下来,他们的英语书写取得了很大进步。渐渐地也不太抗拒英语了,课堂上也认真多了。这时候,我在班上举行了一次英语书法比赛,让学生自己评选,结果所有学困生的排名都在班级中等以上,有两名学困生的英语书法还排在前几名。当我在班上宣布比赛结果时,从他们略带羞涩的眼神里分明看到了久违的自豪。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因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对于学困生而言,成功的体验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困生因素,设定容易完成的目标,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英语带来的快乐,进而产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根据美国著名心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学困生也不例外。欲“赏”之,则必先“识”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师要学做“伯乐”,善于发现学困生的特长并“策之以其道”——使之巧妙应用于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千里马”,教师要有“伯乐”一样的眼光,能慧眼识英才。若不能赏识之,则“虽有名马”也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极有成就感的使命。
张同学英语基础很差,上课时不是趴在桌上睡觉,就是爱和附近同学聊天。有一次在口语课上,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终于走上讲台,鼓足勇气参与表演了一个对话。尽管只有短短几句,且都是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但我依然发现她的优点:说话声音响亮,表演自然大方,且声音很好听。当即对她大加表扬,从她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感动,还有一份自信。之后,找她聊了天,了解她平时喜欢唱歌,就请她在下周学习“Pop Music”这个单元时给我们唱首英语歌,开始她有点害羞,后在同学们和我的鼓励下,她答应了。接下来的这几天,她认真练习,一周后,她真的给我们唱了一首英文歌,歌唱得很好,而且发音也很规范。之后,又安排她在班级讲英语小故事,效果也很好。从那以后,她像变了个人,学习非常努力,英语提高很快。后来推荐他参加学校的节活动,他和班上其他几名学生组成的演唱小组表演了一首“Never Say Goodbye”,成了当晚最受欢迎的节目,赢得了全场喝彩。这次演出之后,她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进步很大。到
时,她的英语成绩已跃居班级前列。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我现在任教的班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兴趣不大,考虑到他们的
美术专业特长,又适逢端午节将至,便让他们以“Dragon Boat Festival”为主题做一份英语手写报。把要求跟他们说清以后,他们兴趣极大。特别是班上的学困生,非常认真投入,收集,在一起研究版面设计、配图及书写。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有的学困生还跑来征询我的意见。半个月后,他们给了我一个惊喜,他们制作的一份份英语小报都非常精美。我不失时机地发出由衷的赞赏,看得出来,他们的表情非常满足和幸福。做了一份小报,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英语知识。有点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以后交上来的作业,书写也得到了改善。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教师不妨“戴着放大镜”去找他们的优点,只要你心中真的给学困生留有一席之地,不难发现他们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此外,赏识要有“法”,处理正确,时机恰当,往往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也许就能激发学困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赏识还要有“度”,应避免过度赞赏、赞赏不足及赞赏不值得赞赏的行为。英语教师如能做到对学困生“赏识自如”,那必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而又持久的兴趣。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庞大的学困生群体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中专学校英语教师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虽有不少成功的个案,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尚需全体教育工作者“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Anita Woolfolk著.何先友等译.教育
心理学[M].中国轻出版社,2008.
[3]吴立岗.动机形成的理论及相应的教学策略[J].外国中
小学教育,1997,4.
[4]刘建.关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0,13.
[5]威廉·詹姆斯.对教师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6]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特级教师林华民的108个教学主张[M].朝华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