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

2014-05-12 01:10
导读:(二)人才流失的风险 经过学校精心打造培养的人才既可能随时“跳槽”,也可能被“挖墙角”。由于受现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限制,用人单位对“跳槽”

      (二)人才流失的风险

    经过学校精心打造培养的人才既可能随时“跳槽”,也可能被“挖墙角”。由于受现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限制,用人单位对“跳槽”和“挖墙角”完全处于被动局面。

      (三)教师企业实践收效甚微

    受机制影响,企业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帮助中职学校培养教师的义务,更不可能打乱生产经营秩序让教师到企业短期顶岗或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

    四、对策

      (一)扩大用人自主权,保证进人渠道畅通

    首先,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制度,充分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进人方式,适当放宽用人自主权,真正录用到符合专业特点、学校发展需求的人才。其次,建立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中职学任教的长效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及时进人课堂,有效调整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另外,为中职学校特殊招聘教师提供政策、资金和保障,降低编外教师的用人和风险。

      (二)健全评佑考核机制,待遇、事业和制度留人

    第一,加大对中职的教学投人,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高中职教师待遇,从待遇上留住人才。第二,建立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育竞争机制,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效等作为教师教学业绩的主要考核标准,从事业成就上留住人才。第三,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真正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层面上留住优秀人术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校企合作打造“双师”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投人,为中职学校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师资培养提供资金保障。第二,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就业诚信制度,维护中职学校的合法利益。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校任教、新工艺新技术,推动教师和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和学习,使中职教育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

上一篇:试析在中职学校引入茶文化课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