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课堂文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2)

2014-05-22 03:05
导读:由此,我们从学中就的狭义取向将课堂文化理解为在特定课堂空间中,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形成和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

  由此,我们从学中就的狭义取向将课堂文化理解为在特定课堂空间中,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形成和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总和,是凝聚在课堂师生心中的一种精神文化和共同的精神信念。文化总是内隐的,凝结在人及关系之中,由课堂与课堂活动的创造者--教师和学生来决定的。
  二、课堂文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课堂文化决定课堂教学的教育观念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文化的变革,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观念对课程改革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观念决定着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师观念深深地根植于教学文化之中,有怎样的课堂文化,就会产生怎样的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文化是教育观念产生的土壤,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新型课堂文化的构建要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教师要转变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诸多理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课堂文化重建的前提。
  (二)课堂文化左右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传承和创生文化的特殊交往活动,那么教学方式自然会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化的传承和创生。反过来,特定的教学方式总是"负载"某种文化,整体上呈现出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为"不同的文化模式,就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10]。基于文化与教学方式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教学方式,发现在特定的课堂文化氛围中,选择和使用教学方式必须能够支撑特定的课堂文化氛围、必须考虑与主导性的课堂文化价值是否存在冲突等问题。可见,课堂文化可以左右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变革方向。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再者,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学方式就是文化所代表的人类的生存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文化映射"[11],体现了在教学活动中凝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师生生存方式和互动方式。当人类的生存方式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师生在教学生活世界中的课堂文化就会发生改变,教学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三)课堂文化影响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学与师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是师生间思维碰撞和心灵感应的动态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非智力因素的重要。课堂文化的营造者刚开始往往是教师,只不过是以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为主体体验对象,一旦气氛被活跃起来,学生也就不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文化的营造中。教师对自己行为每一分寸的把握,都得协调于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这些内心体验的外在表现形式就在于对课堂文化氛围的感受。学生内心对课堂多边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每一次情感体验都流露于课堂的文化氛围中,而直接体现在对知识获得和运用的程度上。由此可见,课堂文化就是在教学中师生共同理解、解释,并赋予教学物化资源与教学行动方式的意义。解释不同,所造就的文化形态就不同,所营造的学习氛围也不同,从而对学生的主体发展也具有不同的意义。
  三、课堂文化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在文化转型的宏观环境中,从教育中的文化概念去寻求对"课堂文化"的理解,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课堂文化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内核,它包括支撑着课堂教学的教育观念、价值诉求,展开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以及维系师生教学互动中的学习氛围等,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课堂文化变迁的过程,只有从课堂文化建设和改革的高度来透视和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够收到实质性的效果。因此,从教育文化学的视阈来审视当下我国教学变革的背景、动因、目的和制约因素,对教学场域中呈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参考文献:
  [1][英]泰勒.文化之定义[M]//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
  [2]张晓华.关于西部课堂文化的探讨[J].与实践, 2005,(11).
  [3][美]R.M.基辛.文化·社会·个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0
  [4]吴康宁,等.课堂教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7.
  [5]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
  [6]高清海,等.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404-405.
  [7][美]怀特.文化科学——人与文化环境[M].曹锦清,译.杭州:浙 江人民出版社,1989:34.
  [8]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北京:法津出版社,1998:14.
  [9]刘耀明.课堂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10]詹栋梁. 现代教育哲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499.
  [11]李森,王天平.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J].教育研究,2010,(12).

上一篇:关于烹饪专业远程网络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