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探讨(2)
2014-06-03 01:02
导读:1.5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非专业的会计学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
1.5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非专业的会计学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根据平时成绩、考勤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评,以分数论英雄,依次决定学生是否通过本门课程。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很难考核,无法体现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2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明确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始终贯彻这一目标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为了“懂会计”,而不是“如何做会计”。因此,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实施会计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专门的会计人才,而是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是要让学生树立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了解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读懂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并能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2.2 改革教学内容,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突出会计信息的分析利用,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成,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应侧重案例分析以增强学生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比如专业,除了掌握基本的会计概念之外,还应区分旅行社主营业务收入方式、核算;饭店经营业务的核算,客房价格如何定价,客房营业税金、费用等;餐饮部门营业收入的核算等。而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应重点介绍施工企业会计的特点及工程成本的项目及核算内容;针对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涵盖票据的填写与审核,特别是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问题,如何填制报销单;在赊销过程中合理确定应收账款的额度及讨债的方法,特别要掌握纳税及纳税筹划的知识等等。针对不同专业的背景应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3 加强案例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事实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案例的选取上要保证案例的全面性、多样性和适合学生本专业的特点性;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尽可能反映会计课程的基本问题,同时案例应该使用真实的资料,既体现企业经营的特点,又体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
2.4 完善专业教材的编著
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多是理论性知识,缺乏与实践的融合,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对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的编著,特别是应该适当增加实践中的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可以巩固与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尽快规范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材,组织具有相关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适用教材是当务之急。
2.5 改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并存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学这门课程主要是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开放视野,为今后从事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所以在期末考核阶段,不能单纯以卷面成绩,以分数来定输赢,而应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应加大实践环节的考评比率。比如,平时授课可采用课堂提问、分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设立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指标。而期末的
应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真正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基本理论对会计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