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研究网(3)

2014-06-17 01:47
导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用此语弟子从师要广泛,谁有道就跟谁学,不管其年长、年幼、尊卑贵贱,应广博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用此语弟子从师要广泛,谁有道就跟谁学,不管其年长、年幼、尊卑贵贱,应广博地学习,采百家之长而为已用,只有这样才迅速提高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可以说孔子再次从另一角度阐述其学而不厌的求知方法。世人皆可为师,只要你虚心,且善于发现,勤于学习,任何人都会对你的学习和修养有帮助。
  与此同时,孔子又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力,极力反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同时孔子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就应该将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否则只读书不思考是读死书,就不会理解书中的深意,将会越读越糊涂。但如果只是思考而不读书,那就是空想,就是神思殚竭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孔子这种不仅强调苦学,还强调善思的学思并重的思想是其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又一贡献。
  
  4 由博反约,对知识进行概括归纳
  
  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孔子的话说得很清楚,博学是为了获得较多的知识,知识多是为了“笃志”,为了“约之以礼”。这里孔子第一次提出了学习过程中由博返约的认识飞跃的问题。“博”和“约”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对矛盾。“博”是拓宽知识面,“约”是概括归纳提高,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博”就不能正确的概括归纳,就谈不上“约”;相反,没有“约”,不把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概念、思想和观点,那么知识仍然是零碎的杂乱的。人不能掌握精到的知识,认识没有中心,便不能付诸行动。所以,“由博反约”是思维高度概括的表现,是驾驭知识的一种能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孔子还主张学生应当“多闻”、“多见”,知识面宽广。孔子本人也是勤学好问,“每事问”、“无常师”,因而成为学识广博、多才多艺的人。但是,知识面广,不能杂乱无章,必须有一个中心加以统帅。他说:“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欤?对曰:然,非也,予一以贯之”。见识多思路广,对事情的理解就会深刻而全面,解决问题就会左右逢源;能够“一以贯之”就能以简驭繁,触类旁通。以约驭博就如同用一丝红线串起无数散落的珍珠而成为一件完善的珍品,有珠无线或有线无珠,虽然有用,但其价值就大大地降低了。

  5 积极倡导乐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是“乐学”的积极倡导者。《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乐学的认识:“学而识习之,不亦乐乎”,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孔子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孔子学习起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不仅自己乐学,而且还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他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使他们美不胜收,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乐学”呢?

  一是注重创设一定的愉悦情境。孔子教学时,常边弹琴边讲授,使学生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礼义道德,知识的熏陶。《论语》中有不少关于孔子及其弟子“弹琴”、“鼓瑟”、“击磬”、“弦歌”的记载。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学生怎么会不感兴趣呢?二是注重“”教学。《论语•先讲》篇记载了孔子和弟子的一次谈话式教学,在优美的中,孔子启发学生各言其志,他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让每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不加干涉。教学气氛轻松和谐,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于意识。三是表扬鼓励。当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聪明才智或进步时,孔子总是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例如,他表扬子夏“起予者商也”,称赞子贡“告诸往为而知者”,赞赏颜回“闻一以知十”等等。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乐此不疲。孔子“乐教”,他“乐教”的成功经验,至今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上述五项原则都是侧重在教学方面的,而且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矛盾,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某些基本规律,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相联系,不能孤立地强调某一项原则。这些虽然不是孔子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教学原则的体系,但是他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功的教学实践确实有内在,蕴含这样原则体系。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曾用一段精采的称赞他的老师的人格和教学艺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之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乐,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细加品味正是概括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五项主要教学原则。总之,研究孔子关于教学原则的主张及其在发展演变中的成功经验,对于充实当今教育实践将会有极大的益处。
上一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呼唤法制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