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农村基础教育布局调整研究(2)

2014-12-27 01:07
导读:撤点并校并不是中国首创,很多 的发展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便是美国的做法。 三、美国学校合并运动的启示 美国的农村学

  撤点并校并不是中国首创,很多的发展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便是美国的做法。
  三、美国学校合并运动的启示
  美国的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其实是以城市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为参照系的,它试图解决因城市化而导致的逐渐衰退的“美国农村教育问题”,追求教育效益与平等,以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美国一百多年来的学校合并历程及围绕合并而展开的争论、研究和探索,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1.理性看待农村学校合并所涉及的利益调整。我国农村学校合并中的利益调整涉及地方政府、教师、村民及其子女。就政府而言,学校合并提高了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减轻了地方负担,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对村民而言,其获得的益处可能是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在当前我校布局调整补偿机制远未完善之前,由此带来的损失包括家庭负担增加、对孩子上学不便的担心以及失去学校这一农村标志物的情感失落。对学生而言,学校合并可使他们在更好的接受更多元化的教育,但由此也产生了生活、的不便及安全隐患等。因而,在农村学校的合并中,示范式或强制与示范相结合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模式更为理想,可减少利益主体的冲突。此外,公平应优先于效益,对处境不利者的补偿应该是公平教育的应有之义。建立与完善对在农村中小学合并过程中利益受损者的补偿机制,对实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农村学校合并应遵循渐进与逐步完善的原则。一个多世纪来,伴随着美国化、城市化和经济及教育水平的发展,美国农村教育目标经历了由实现农村教育城市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到实现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发展历程。同样,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与经济及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且需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制度创新。为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这一行为,坚持协调、公平、均衡、可持续的农村学校布局与发展模式,为未来的教育发展预留空间。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应关注农村学校的文化重地作用。农村学校布局是城乡教育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从现象看是学校布局问题,从实质看是财政支持体制、问题以及文化的问题。目前,在学校合并的状况下,撤销小规模学校对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得到适当的关注。无论农村目前有多落后、贫困与守旧,农村都不应该成为城市的“跟班”。农村需要有自身的价值取向,农村教育也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农村学校合并应在充分考虑这种价值取向之下而为之。
  4.农村学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完善。学校后勤体系是否完善,关系到农村学校发展的全局。一是农村学校食堂建设问题。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有效保障学生的餐饮健康。二是学生的住宿与安全问题。农村学校合并后,边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大部分住进了学校,学生的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与管理问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做到细致周到。三是学生的交通问题。农村学校的合并,打破了以往在儿童步行距离区域内设点的基本原则,意味着儿童将要步行更远的距离去就读。因此,为农村合并学校建立一个高效、安全与的交通服务体系,应成为农村“学校合并”的基本条件之一。
  总之,对农村学校而言,规模大并不能绝对保证办学的成功,不同规模的学校都有成功的例证。在不具备学校合并条件的地区,盲目进行一刀切的校点撤并,可能会导致辍学率、失学率上升以及教育质量的下降。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中资源办学,循序渐进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是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李鹤,王舒怀.教育天平上的寄宿制学校[N].人民日报,2009-04-l4.
  [2] 杨东平.2009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 杨孔炽,徐宜安.美国公立中学发展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 廖英丽.20世纪以来美国农村学校合并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参考,2009,(3).
  [5] 王强.2O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8).
  [6] 廖英丽.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问题[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7] 汪求俊.超大班教学与农村中小学“并校”潮[J].现代教育论坛,2008,(12).

上一篇:试析文化差异与词汇的联想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