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2)
2015-02-09 01:33
导读:三、选修课中的实践问题 (一)音乐选修课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目前 人类学 习过程认知规律的重要理论,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学习摸索的过程是
三、选修课中的实践问题
(一)音乐选修课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目前
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重要理论,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学习摸索的过程是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通过与周围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认知提高的同时,困难也会伴随左右,这时认知的个体需要不断地适应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和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来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即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变化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结构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学生在新的知识学习摸索过程中,有些问题也许过于复杂烦琐,如果学习兴趣不浓厚,没有一定的主动性,可能就会放弃学习。因此,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主动地、坚定地不断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摸索,才能顺应新的平衡过程,与新的知识环境相适应,自身的认识才会提高。一些学者强调:在教学中,教学课题所处的历史背景对学习者认知过程也发挥着重要的推进、指引作用。可以说,建构主义理论在当前教学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选修课的学习观
如何通过学习建构获得知识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也就是说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背景下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自身积累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在摸索过程中,将不成熟的思考理论或问题,通过小组或其他方式协作交流,来深化确定新知识概念的理解,完成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以及新知识的建构。在不断丰富经验后,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活动的图式,用于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可以说这是建构主义学习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音乐选修课未来的
(一)音乐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改革策略
1 音乐理论知识渗透于作品中。音乐理论知识与具体作品之间的关系永远存在,音乐分析所要努力的也许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学习音乐知识并不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所得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音乐选修课的教学,通过音乐作品的解析、鉴赏逐步引导学生热爱音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音乐理论渗透在音乐作品中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掌握,教学效果也更加突出。
2 多元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我们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3 多种音乐形式的学习。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利用音乐选修课这样一个平台向学生传授多种音乐形式的音乐知识。在传授学生相关专业技术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创作的多方合作能力。选修课中多种音乐形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接触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我们坚持中国风对高山流水心悦诚服,同时也对天鹅湖大加赞赏,因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是美的,因此学生们会在欢悦的音乐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的确,懂得音乐欣赏后,听音乐时就不会听听就算了,就会回味每个韵律和每首曲子背后感人的故事,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4 实用性学习。实用性学习主要指合唱指挥、作曲、现代舞、街舞、韵律操等课程的学习,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节奏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训练身体协调性,塑造良好的形体形象,使学生的整体音乐修养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具备了更多的表演、表现形式,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存在以下特点:体现了特定的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1 演示法。教师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演示手段日益繁多。根据演示的不同,可分为实物、标本、模型的演示;图片、照片、图画、图表、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录像、录音、教学的演示等。
2
辅导鼓励法。辅导鼓励法是以学生自学教材或课外材料为主、教师鼓励为辅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以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能力在训练中提高。辅导鼓励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辅导鼓励下的自练、自检能力。所谓自练,就是自己依据教学目标去做练习,不依赖教师与他人督促。而自检,则是自己进行自测并核对答案,找出存在的毛病及出现毛病的原因,从而加以改正,使之正确、规范。
3 启发点拨法。启发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匮乏与畏难情绪,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主动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进化为能力的目的。也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思路点拨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适应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因势利导,启发思维,排除疑难,教给方法,发展能力,这是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方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综上所述,各大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对高校音乐选修课的认识,高校领导层急需对大学生音乐选修课的开展高度重视,认识到其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有利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普通高校音乐的科学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构架,既要不同于专业音乐学院的“精”而“尖”,又要避免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上的“广”而“杂”。只有找准自身的定位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才是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中要解决的自身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