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2)
2015-03-23 02:34
导读:四、教学内容拓展上的比较式和外延式 一个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会基本涵盖整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层面,如何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宽泛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内
四、教学内容拓展上的比较式和外延式 一个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会基本涵盖整个专业方向的知识层面,如何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宽泛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内容,建立起对专业方向的一种全局认识,而不至于把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割裂开来,仿佛一个个的知识孤岛,这也是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各门课程内容的联系、应用上的区别,能够有触类旁通的感触,在不同的课程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纽带。
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可采用比较式和外延式。
所谓比较式,主要指的是结合教学内容,对于和其他相关课程内容上有相似或相关之处,应着重指出不同之处,包括描述方法的不同、概念引入方式的不同,尤其是应用场合的不同。通过比较方式,学生可以在已经接触过的内容基础上迅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且有较深刻的理解。
以《随机信号分析》中“随机信号过线性系统”一节为例,学生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曾经学习过“信号过线性系统”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对这两部分内容做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信号过线性系统”讨论的是确定性信号经过线性系统的分析,分析重点在于确定性信号经过特定的线性系统后其输出信号的形式,比如线性系统h(t),输入信号为余弦信号x(t)=a•cos(ω0t+φ),我们主要分析x(t)经过h(t)后的输出信号y(t)应该是什么样的信号形式,也就是计算y(t)的表达式。而在《随机信号分析》课程中,“随机信号过线性系统”讨论的是随机信号经过线性系统的分析,分析重点在于随机信号经过特定的线性系统后其输出信号的特性,而不是具体的信号表达式,比如线性系统h(t),输入信号为随机信号X(t)=A•cos(ω0t+φ)(其中A和φ为随机变量),我们主要分析X(t)经过h(t)后的输出随机信号Y(t)的期望、方差、自相关函数、平均功率等统计特性,而往往不关心Y(t)具体的数学表达式。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可以很容易抓住“随机信号过线性系统”这节内容的教学要点和分析思路。
所谓外延式,指的是对本课程的某些知识点,若在其它课程中也同样出现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联系,并尽可能解释在不同课程中出现同样的知识点,它们的引入方式和结论描述之间的异同。经过这样知识点的外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解本课程的知识点,且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课程之间建立起联系的纽带,对整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体系建立全局的认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我们在讲解随机信号的平均功率时,就曾以X1(t)=a?cos(ω0t+φ1)(其中φ1为均匀分布于(0,2π)的随机变量)和X2(t)=a?cos(ω0t+φ2)(其中φ2为均匀分布于(0,π/2)的随机变量)这样两个不同的随机信号为例,通过分析,我们知道X1(t)是一个宽平稳随机信号,而X2(t)是一个非平稳随机信号,但是这两个信号的平均功率都是a2/2;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外延,学生在电路课程中曾经学习过一个确定信号x(t)=a?cos(ω0t+φ)的平均功率为a2/2;于是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不同的随机信号、一个确定性信号,为什么平均功率会是一样的呢?我们引导学生从平均功率的本质来考虑,平均功率实际上是对信号幅度特性的一种描述方式,它与信号的相位无关,随机信号X1(t)和X2(t)的不同只是体现在样本函数的相位上,而它们所有样本函数的振幅则是完全相同的,同样的,确定信号的振幅也是一样的,因此三个不同信号的平均功率是一样的。
五、教学实施方法上的启发提问式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只有不断提出问题,才能探究解决问题。启发提问,就是教师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启发提问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传统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尤其需要注意使用启发提问的教学方法,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满堂灌”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去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和思路,尽快进入对专业方向研究的思考。
我们在进行启发提问时,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何时提问”、“提哪些问题”、“如何提问”等等。当然,我们提出的问题,有的需要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可以不作回答,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首先应讲好“绪论”,开宗明义,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可采取递进式,注意与前导课程的衔接;再次在教学内容的拓展上可采取比较式和外延式,把本课程知识和学生已学过的相关课程的知识进行比较和拓展延伸;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启发提问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鹏飞等.随机信号分析[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 钟玉海等.高等学[M].合肥:合肥大学出版社,2005.9
3 徐健宁.关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