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金融危机为契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2015-03-31 01:22
导读:2.通过分析危机 爆发的原因以及发达体针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各种限制、歧视性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
2.通过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发达体针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各种限制、歧视性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是不容侵犯的,否则,就会沦为其他国家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引发这轮金融危机原因是复杂的,但根本原因是资本家为赚取暴利而滥用金融杠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保护和品牌,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西方发达国家并未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反而仍在寻找借口甚至进行经济殖民化。例如,美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鼓励购买美国货”等条款以及依靠世界储蓄货币地位乱印美元的做法,被公认为是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将金融危机的后果转嫁给其他国家。这表明,他们所标榜的全球意识,只是对其他民族国家设下的圈套,损害了被转嫁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些做法往往是损人不利己的,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限制使美国的消费者不得不掏更多的钱去寻找替代品。
3.以我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面对金融危机,我国的政府是负责任的。温家宝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曾指出,中国的应对措施“是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既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应急之举,也是推动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长远之策”。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化“压力”为“动力”,制定实施一揽子计划,“全面扩大内需,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均衡发展;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推动中国经济集约发展”。而且还分别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派出多批采购团,加大进口力度,购买美国,向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为帮助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根据国家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年保八的目标已达成,中国率先走出这轮全球衰退已是事实。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利用金融危机引导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这次金融危机已暴露出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弱点及无助性。华尔街大亨用美国部的巨额援助资金去派发奖金,金额为184亿美元的奖金已达到华尔街上第六高的奖金水平。显然,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正在接受全世界的审视和批判,其结论就是金融危机已演变成为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2009年4月20日的美国《周刊》有篇题为“基督美国的末日”的专题报道,文中引用了2009年3月份公布的美国Trinity学院进行的2008年度“美国宗教信仰(ARIS)”的调查结果,即美国公民认为自己不信仰任何宗教的数量几乎是1990年的2倍,从8%上升到了l5%;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的百分比也下降了10%,从1990年的86%下降到了现在的76%。《新闻周刊》的读者调查也显示:布什时代有69%的人认为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而现在仍持此观点的只有62%;有2/3的人认为宗教在美国的影响力在变小;认为宗教可以解决所有或大部分问题的人数也创下了历史新低,只有48%。因此,该报道所得出的结论是,基督上帝并没有死,但是在美国的和文化生活中,他的影响力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
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必须从美国霸权话语误区中走出来,宣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保护民族文化尽力尽责。在“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强化中华民族精神和,引导青年学生以我国古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为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见利思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公而忘私”“俭,美德也,古人之所宝也”等古训为行,加强荣辱观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大学生中得以延续和升华。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四、利用金融危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
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经济收入水平的降低和就业岗位的减少是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而经济收入水平的降低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家庭,使得家庭支付学费的能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和家庭的不稳定。这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业和就业等必然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就业,使
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对大学
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金融危机造成大学毕业生压力过重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业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就业形势越严峻,就越要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新生入学开始就将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列入必修课,完成以下教育任务: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稳定心态。
第二,当前我国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相应的也必然会产生大众化就业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导大学生认清这种转变,使他们直面现实,进而掌握大学生就业工作主动权,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使其科学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恰当定位,防止“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极端现象发生,使大学毕业生自觉认同“先就业,后择业;以就业求生存,以择业谋发展”的观点。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营造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成才的就业氛围。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让大学生了解基层最需要人才,也最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践证明,凡是成就大事业者,必从小事做起,基层是事业的起点,是成才的舞台。高校还要形成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情民意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引导大学生在提高意识、
技巧和
职场竞争力等方面下工夫,鼓励大学生毕业时都具备“多证”,即毕业证书加技能证书,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第五,自主
是当代大学的一种导向,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特别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要多部门、多渠道、齐抓共管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应邀请校内外创业
培训专家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并开展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
辅导等服务,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切实为
创造条件。同时要不断和宣传毕业生创业的典型经验,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的创业实训,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