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3)

2015-11-12 01:44
导读:7高等现代化要实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多元、跨学科发展 大胆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发展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理论,充分考虑反映课程现代化水

    7高等现代化要实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多元、跨学科发展

    大胆吸收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发展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理论,充分考虑反映课程现代化水平的人文科学、学、学、、、社会等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保留传统中合理精华部分,又体现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多元化、边缘性、跨学科性,实现中学相互渗透,又兼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途径,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医论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内在要求.同时,对课程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科型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型课程等都各具特色和优势,所以,课程多元化还应考虑从实际出发,努力建立起最适于学习者需要的课程类型。

    为了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改变专业设置越分越细、专业口径越来越窄、课程设置越来越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和能力较差,适应性与竞争性不强的局面。面向新世纪,人才培养已日益强调综合素质,做人、求知、办事、健身、心理素质,尤其是协作精神的培养,都需要正确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整体来讲,中医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坚持“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拓展”。

    8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要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师承教育的关系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术经验和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形式是师承教育。师承教育不仅培养了一批名医传人,而且在全行业弘扬了尊师重教、勤奋治学和乐业敬业的良好风气。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再是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更重要的是方法教育和创造性教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应由“继承”向“创新”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向现代化转变。相对于师承教育的不足而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创造了时空.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是万能的,教育的主体永远只能是人,尤其对中医药学而言,经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中医药教育还必须继承、保留和发扬师承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也不能只简单地看作是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的问题、方法问题,而应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并促进医学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加速实现医学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技术手段和教育成果的现代化。因此,要正确看待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和师承教育方式的关系,要在充分发挥教育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师承教育的相得益彰。

    9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办学亲件现代化为物质墓础和前提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显性标志。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中,办学条件现代化又是突破口。因为,一是办学条件现代化目标明确,操作性强,为政府、学校和广大师生认可,容易组织实施;二是办学条件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三是能因地制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四是教育体系现代化要依据办学条件现代化建设来思考和部署。

    对于高等中医药教育来说,由于其起步晚,底子薄,多年来办学条件的恶劣比其它科类院校更为明显,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高等中医药院校更应高起点地规划自己,以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不断赶超,使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从而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10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策略和,提高管理效益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的新思想,许多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取得了显著绩效,人本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一个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特殊组织,其服务对象为活生生的人,因而更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有其和时代必然性的。首先,社会向前发展,知识已初见端倪,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人类的生活在不断变化中。而任何高新技术都是由人创造、由人所使用并为人服务的,这反过来又对人的知识、智慧、管理才能和创造力提出更新的要求。当代和未来的科技之争,实质上就是人才之争,知识和人才将大大升值,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地位、价值也将不断提高。因此,社会发展要求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它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的作用。其次,资源开发是现代人事管理的新概念。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学校的管理过程是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是为教育培养人服务的。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校长领导下的教师。因此,办好学校要靠教师集体的力量。也就是说,一所学校要办得成功,不仅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而且还需要他们发挥共同合作的精神,充分发挥潜力。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中最重要的是发挥有效的激励机制的作用,整体来说,激励的形式主要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经济激励、领导行为激励和支持激励等。而实行党政管理一体化和教学、学生管理一体化,科研、总务后勤产业化,管理手段网络化,管理队伍专职化等管理体制,更是提高管理效益的有效组织保证。

    11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要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

    教师是形成教育能力的重要因素。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师,是开展高等中医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人员组成的主要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交往等基本功能的实现都得依靠教师,一所院校的地位、影响,也主要通过教师的水平,特别是大师级学者的数量和水平来体现。因此说,师资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办好一所大学,必须加强师资管理,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方面,高等中医药院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发展目标以及行业发展特点等进行自觉探索和实践是主要的。一方面,在壮大师资队伍力量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职称、教师占教职工比例等方面的优化和合理化;另一方面,现代教师要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教育家转变,树立现代教师新形象。学校应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教师自身也应紧紧抓住教学、科研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

    正如文章开头讲到的一样,高等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又将随着社会经济、中医药事业和高等中医药教育本身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笔者想以此文抛砖引玉,唤起各界对承载着振兴祖国医药重任的中医药教育事业的思考,为祖国医药教育事业乃至医药事业的复兴做出每一个人的努力。

上一篇:浅议素质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