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2)

2016-04-19 01:02
导读:(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0世纪后期,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开始盛行于西方。与传统的赫尔巴特“三中心”相反,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

  (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0世纪后期,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开始盛行于西方。与传统的赫尔巴特“三中心”相反,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建构主义给当代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这样,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提出了基于学生主体的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学习反思,获得积极的真实的情感体验等。
  (三)后现代主义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承认开放性,也就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了大舞台。后现代主义以其兼容并包的宽容态度和尊重个性主体性的宽广胸怀给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开放了生命的空间。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目的与手段统一的观点均认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给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实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在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对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等基本理论的分析,我们体会到,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发挥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作用。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不仅仅区分教学是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而且要注意学生是否完成发展性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2.学生中心原则。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评价不能脱离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重视“以学论教”,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和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3.全面性原则。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1.多元性。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高职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整体性。评价要关注高职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过程性。评价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三)高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1.营造平等的评价范围
  教师要赏识每个学生,感受每个心灵,不能忽略一个学生,对于评价的对错,要保持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确保反馈信息的畅通。
  2.注意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评价,要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也不适合过于繁琐的评价程序。
  3.在评价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包括七项智能的差异、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教师要了解差异,重视差异,尊重差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4.学生积极开展互评与自评
  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主动构建知识的同时,也成为评价的主体,形成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多元性。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71.72.76.
  [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与心基础[J].全世界人民球教育展望.2001(3):4.5.

上一篇:浅论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原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