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方法研究(2)

2016-04-20 01:05
导读:3.2研究内容 (1)通过企业调研补充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内涵。 (2)实施项目教学法完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3)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

  3.2研究内容
  (1)通过企业调研补充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内涵。
  (2)实施项目教学法完善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3)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
  3.3研究假设
  本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
  学生学习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职业能力来反映,如何提高职业能力是现在高职院校正在深入的教学改革,但没有相应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职业能力的提高无法量化,也不成体系。
  (2)标准性
  完善考核标准,实施科学化考核。建立起适应高职学生提高技能和职业素质需要的、满足职业资格考核教学评价体系
  (3)发展性
  高等要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是介于“白领”与“蓝领”之间的“灰领”,应针对行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根据教育教学的特点,考虑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趋势,制定职业能力标准相配套的考核大纲、题库及教材等,使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考核齐头并进,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核一体化。
  
  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4.1研究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在电气工程系的电机与电器专业推广已有二年多,特别是在省级精品课程《PLC及其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按六步法来实施,同学们这样的学习能充分他们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良好。但我们的评价只是针对这某一个学习领域具体的评价。并不成体系。如何使一个专业的评价标准形成体系,服务于项目教学,促进和发展同学们的职业能力,以人为本,让他们在中有一技傍身,这是我们的研究思路。

  4.2研究方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文献法:查阅有关文件、文献、专著,寻求课题的理论依据。
  (2)法:使用问卷调查、现场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广泛调查省内外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现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3)行动研究法:以电机与电器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在课程考核中进行学习能力全面评价,并不断完善,提供一个较为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案例。
  (4)跟踪法:对回访,根据他们在工作后的体会,让他们来对教学提出建议。特别是教学以及评价与现实企业的要求的差距,以便完善教学和评价体系。
  4.3技术路线
  以“一线双轨三段”为技术路线。即以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为主线,实行实践行为探讨和理论建设研究双轨并进的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实施,第一阶段,调查研究,进行理性的分析比较,构建框架;第二阶段,以2009级电机与电器专业课程为试点,将理论和框架用于实践;第三阶段,推广成果,归纳、总结、提炼。
  4.4实施步骤
  (1)起步阶段
  成立课题组,收集国内外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查阅各种文献,整理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申报。
  (2)构建体系和实施阶段
  课题立项,召开开题报告会:课题组成员分工、确立课题研究内容,逐步构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到电机与电器专业的教学中。
  (3)验收成果阶段
  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实施,对所建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完善,做好课题结题鉴定的准备工作,完成研究报告。
  
  5. 结束语
  在教学改革中,笔者通过建立与之配套的学习能力评价体系,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以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般方法,填补这类研究领域的空缺,为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设置专业课程提供理论依据或借鉴、参考。
  (2)提出根据专业方向的先进性和职业技术学院的行业特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3)为构建在当前高职教育中比较完善的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太刚.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邓志革.职业素质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4]马树超.“做学合一”与职业学校变革.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5]陈霞.高职学生元学习能力培育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6]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7]许宪国.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探讨[J].厦门广播大学学报,2009.
  [8]北京高校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专家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J].中国,2000,(3).
  [9]郭唯.职业教育应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J].职业教育,2007,(18).
  [10]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2003.□

上一篇:试论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