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结合专业教育进行文化素质教育(2)

2016-04-20 01:05
导读:4 调整现行的不合理的专业计划,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4.1 目前高校中专业教育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中,教学计划不符合本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所增

  
  4 调整现行的不合理的专业计划,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4.1 目前高校中专业教育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中,教学计划不符合本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所增设的课程尤其是新建专业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往往采用参考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照葫芦画瓢”来开设本校的该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也是改头换面“换汤不换”参考过来的,甚至是办学多年了,还没有定位好本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不得不在迎接国家教育部专家组检查评估前夕开展全校性的人才培养大讨论……因此应调整现行的不合理的专业教育计划,并在新的专业计划中体现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要注意有本校的特色,教学大纲要注意课与课的衔接,有些课程的某些内容,好几门都讲,在课时严重不足的今天,应该将重复的内容固定在先修课中,而后续课的这部分内容可在教学大纲中将其删去,这样即避免了学生听重复课的逆反,又避免了课时的不必要的浪费,为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仅有专业教育,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
  1999年1月3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内蒙古大学时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实际上强调了文化素质教育对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就专业素质而言,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从更深层次推动专业教育。专业素质是学生服务于的特殊本领,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无论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他都能够孜孜不倦、顽强拼搏,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学业和工作。对于身体心理素质来说,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爱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进而使自己能够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难和压力。所以仅有专业教育,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3 具备专业知识不等于具备专业素质
  传统的专业教育只强调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这显然是不够的。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高素质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使知识和能力得以更好地发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辩证统一的,素质处在核心位置。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
  4.4 在专业教育计划中增设与文化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
  目前许多高校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工作还只是停留于一般的宣传或者呼吁,但实际上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任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等却少有深度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对理、工、农、医科学生重点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文科学生适当增设自然科学课程,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但部分高校所采取的措施带有浓厚的“返古”色彩,对时代性注意不够。如所推荐的必读书目多为古代著作,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能反映现代先进文化的篇目。相反有些学校则显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4.5 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大学是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大学文化育人,促进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大学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个社会的制度及相关制度皆处于一种重大的转型时期,社会的转型必然要求先进的文化转型与之相适应。在我国高校内部,中华的影响力有削弱的倾向,而经济条件下自动生成的文化理念正在自发地形成并影响着高等学校的方方面面,对我国高校的渗透也在逐渐加强。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在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同时把建设先进的、进步的大学文化作为重要的历史任务。除第四点所述调整专业教育计划,增设与文化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文化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来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来建设校园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 余东升,尹晓龙.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研究,2010.
  [2] 张岂之.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 谈大学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0.
  [3] 冯刚.文化的功能与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9.

上一篇:探析高职语文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